大便不一定天天有,小便肯定天天少不了,除非到了尿毒症晚期。

如果能留意自己的小便变化,有时候能提前发现不少重大疾病,进而做到及时的治疗,避免产生严重的问题。
正常尿液一般呈淡黄色或者透明液体。
小便发黄的原因比较多,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喝水太少导致的尿液浓缩。浓缩后尿液颜色一般比较深,看起来发黄。这种情况,如果每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尿液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泌尿系感染是另外一个导致尿液发黄较常见的原因。由于细菌感染,尿液中会出现蛋白或者红细胞,这些物质被细菌进一步分解,导致尿液的颜色发生改变,变得发黄。当然出现泌尿系感染时,除了小便颜色改变外,一般还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发烧。
引起小便发黄常被忽略的一个原因是肝胆疾病。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小便有问题怎么还能牵扯到肝胆呢?
其中的原因涉及到人体内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胆红素的肝肠循环。简单点说就是肝脏产生的胆红素经过体内代谢,会以不同的形式经过肠道和肾脏排出。肝脏或胆囊的一些疾病会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多,过多的胆红素会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这种情况下,尿液的颜色就会发黄,甚至像豆油的颜色一样。
曾接诊过一名患者,因为小便发黄,经过检查发现是胆管癌导致的。
所以发现小便颜色变化时,千万不能不当回事。如果不是喝水特别少导致的,一定要去医院看看。最起码要做个尿常规看看,如果医生怀疑有其他问题,可能还需要针对肾脏或肝脏做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