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强筋壮骨 世界痛风日,痛风导引方一起学起来

3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9-28 14:15:16    

编者按: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有数据表明,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3.3%,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民众健康。中医导引法可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脏腑、涵养心性的目的,对缓解痛风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确切效果。本版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导引法(坐姿八段锦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石卿,为大家介绍痛风导引方三则,助力痛风患者治疗康复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疾病,会导致急性关节炎等反复发作,严重者还会出现关节骨质破坏和肾脏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中医认为,痛风属“历节风”范畴。《圣济总录》记载:“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薄,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此病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症,多由脾肾不足而感受风寒湿邪,入侵关节,积久化热,气血郁滞所致。

中医药学有六大技术体系,针、灸、砭、药、按蹻为外援法,由外而内。导引为自主的内应法,由内而外。导引可与诸法相和,调动自身正气,得事半功倍之效,在慢性疾病康复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导引康复有助于缓解痛风患者症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痛风导引方取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导引法(坐姿八段锦导引法)”。其作用分别是:热身活血导引方行气血以养筋,健脾运化导引方引脾经助运化,按摩精门导引方壮肾阳以温煦。在痛风患者的治疗中,中医导引方可以贯穿治疗康复全程,将中药方与导引方联合组方,可帮助患者气血调达,滑利关节,健脾养肾,温煦升阳,有效改善症状,巩固及增进药物疗效,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则导引方

热身活血导引方

此方出自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之“预备势”。导引此势可伸筋拔骨,放松周身大关节,疏导任督二脉,促进气血循行,使之到达肢体末梢(手指、脚趾),起到行气血以养筋之效,具体动作如下。

动作1(图1):松静站立。咬牙,舌抵上腭,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动作2(图2):屈膝下蹲,低头成团状。重心前、右、后、左移动,重心还原。

动作3(图3):两手扶膝,膝盖挺直。

动作4(图4):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起身,上托。

动作5(图5):两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身体还原同时吐气。

动作6~动作7(图6~图7):双手上举,十指交叉,上托。左右手分开,至水平位握拳。

动作8(图8):下落时,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恢复松静站立。

健脾运化导引方

此方出自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之“收势”。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升清、统血,乃后天之本。导引此势可疏导足太阴脾经,有助于升清降浊起到引脾经助运化之功效,具体动作如下。

动作1(图9):松静站立,自上而下放松。

动作2(图10):两手在体前捧起,在胸前分掌。

动作3(图11):右手掌心上托过头顶,左手掌心下按至环跳外侧。

动作4(图12):双目透过下掌的虎口看左脚跟。

动作5(图13):两手在胸前交替。左手掌上托过头顶,右手掌下按至环跳外侧。

动作6(图14):双目透过下掌的虎口看右脚跟。

动作7(图15):左右膀伸各七次后,两手在体前合掌、调息。

动作8(图16):气息调匀后恢复至松静站立。

按摩精门导引方

此方出自坐姿八段锦导引法之“背后摩精门”。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具有调节机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导引此势可疏导足少阴肾经,有助于行气升阳,达到壮肾阳以温煦之功效,具体动作如下。

动作1(图17):取坐姿,不拘盘腿、垂腿。以鼻缓缓纳入清气。闭气,搓手急数令热极。鼻中徐徐放气出。

动作2(图18):精门者,腰后外肾也。两手从上往下按摩精门,上提时吸气,下按时呼气。完成后正身、静心、调息、凝神。

注意事项

导引次数

建议每日行热身活血导引方3次;健脾运化导引方7次为一组,做2组;按摩精门导引方7次为一组,做4组。

导引时机

每日以清晨或服药前半小时导引为佳。清晨导引可借助自然界上升之阳气以伸筋行气、滑利关节、健脾养肾、温煦升阳,服药前导引还可起到促进药物吸收、增进药物疗效的作用。

导引效果

练习痛风导引方时要求患者调动自身正气,方能抵御病邪。此法简单易行,便于实施,亦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配合中药或其他非药物疗法形成组方,达到里应外合、事半功倍之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