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人们所说的“七情六欲”,你是否真的了解它的日常经纬?)

3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2 20:33:17    

比较而言,欲望更多意向性,情绪则更多情态性;欲望偏重身体,而情绪偏重心理。俗语就说,欲切伤身,情切伤心。这其实也揭示了欲望和情绪的不同与关联。


关于欲望,中国思想中还有一个比食欲和性欲更广泛的说法,即六欲。《吕氏春秋》提出了六欲的概念。它认为,一个健全的生命必须满足六个方面的欲望。六欲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它是人的基本的生理需求和感官欲望。

人要生存,不要死亡。求生畏死,是人的最根本的欲望。作为身体性的存在者,人耳要听,眼要观,嘴要吃,鼻要闻。总之,人的感官要追求其相应的感觉物。但对于六欲的种类,人们后来有不同的阐释。最主要的是根据人的感官对于六欲进行了区分。人的感官一般可以分为眼耳鼻舌身,再加上意念,共六种。

于是,欲望也相应地有六种: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与这种对于六欲的解释不同,人们还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这基本上把六欲区分为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这实际上将六欲专门理解为人的性欲,并将它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了。不管人们对于六欲作何种规定,但它都是人的身体的感官欲求,而其核心又是男女性欲。

在人的身体性的欲望的基础上,人们又产生了许多非身体性的欲望。这些主要表现为人对于财产、名望和权力等的欲望。庄子认为,小人为利,士为名,大夫为家,圣人为天下。这些人虽然身份不同,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基本欲望。不过,在这些基本欲望之外,他们又有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特殊的欲望。不同的人所追求不同的目的就是欲望的不同,但它们也无非是财产、名望和权力等。

所谓财产的欲望虽然不直接和身体相关,但也和它间接地相连。财产是人的占有物或者是所有物,最主要的是生活和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直接和间接地生产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又无非是满足人的衣食住行。这些就关联人的身体性的存在,甚至影响人生命或者死亡。因此,谚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对于财产的占有不仅是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而且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意义。这是因为物的价值同时也是人的价值的证明。

与财产的欲望不同,名誉的欲望基本上脱离了人的身体,是非身体性的。所谓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人当然有他的名字。一个人的名字甚至就是一个人的存在。故一些人把名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但每个人的名字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人是无名小子,有人是著名大人。对于那些追求名誉的人来说,问题不在于有名,而在于有好名。

名誉是通过人在社会中的言行而获得的。这些言行并非一般的言行,而是善的言行。人能够借此得到社会的美誉。不过,名誉可能和一个人的真实存在脱节,而成为一种虚假的名誉。但不管何种名誉,它都会带来一些非名誉的东西,如食、色和财产等。

权力的欲望实际上是贯穿了人的整个生活的一种欲望。一种政治场所固然有权力欲望的斗争,但一种非政治的场所也充满了权力欲望的角逐。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家族和国家一样,都是权力的天下。男权、族权和皇权是最主要的三种权力样式。

权力在根本上表现为支配,也就是人对于他人的控制和安排。但这样一种支配权显示为话语权。但权力不仅是说话的权利,而且是说话的效用。有权的人说话管用,没权的人说话不管用。人通过话语能够命令他人去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通过对于权力欲望的实现,人也可以实现人的身体性和非身体的欲望。

除了上述人的身体性和非身体性欲望之外,中国思想对于一种特别的欲望形成了主题。这种欲望就是贪欲。它也表现为人的一般的欲望,是身体性的、财产的、名誉的和权力的。但它却将这种欲望极端化了,超出了欲望自身的边界。

所谓贪欲就是过分的欲望。贪欲也被称为淫欲。但它不是指一般的性欲,而是指过分的欲望。贪欲或者淫欲就不再是一般的欲望,而是关于欲望的欲望。贪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欲望已经超出了人的基本的存在的需要,而只是追求这种欲望本身。如果欲望只是以自身为目的的话,那么它的追求将是无限的。这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贪婪者欲壑难填。

除了上述种欲望的形态之外,中国思想还常常将欲与情相联,而有所谓的情欲之说。一般称之为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欲。其中,六欲只是作为一种情绪和其他六种情绪并列。情绪和欲望都指人的心灵的态度。它们都具有情态性,同时也具有意向性。但欲望和一般的情绪仍然具有差别。

比较而言,欲望更多意向性,情绪则更多情态性;欲望偏重身体,而情绪偏重心理。俗语就说,欲切伤身,情切伤心。这其实也揭示了欲望和情绪的不同与关联。欲望是情绪的动力。正是在欲望的过程中,人才会产生喜怒哀乐爱恶。当然,情绪也会影响人的欲望,喜怒哀乐爱恶支配了人是否和如何实现自身的各种欲望。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