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 cū:异体,上下结构,上收下放。
上部“”要紧凑收缩,注意两撇的指向、轻重要有所不同。
下部“鹿”上收下放,内外协调。首点居正,挡住上面的撇尖;第二笔横画不要重,稍抗肩,稍压一部分点笔,使连接更牢稳;撇笔起笔在横画起笔的下方,留有气口,露锋起笔,要注意长度和角度;中间横折的横画起笔后向右渐轻,抗肩与上面横画一致,折不要重,竖左斜,上重下轻,不要长;中间两竖起笔左低右高,分列在首点重心的两侧;下面的横画起笔与撇笔虚接,抗肩稍大,略呈拱形。下面“比”要左收右放,左边“匕”要收紧:点笔的重心与首点的重心直对,稍平,勿重;竖提的竖笔稍左斜,上重下轻,提笔不要长;右边的“匕”撇写成捺笔:竖提注意位置,笔画细长,注意两个竖提的低端与左边的撇尖呈一条斜线;捺笔要舒展飘逸,走向和长短要起到平衡整字的作用。
褚遂良
黄庭坚
颜真卿
水岛修三
张公礼
米芾
王羲之
董其昌
赵孟頫
颜真卿
孙过庭
王羲之
鲜于枢
明 王铎 《菊潭纂峨眉山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