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李商隐:唐代最后的杰出诗人)

2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8 15:50:31    

在唐文坛上,有这样一段佳话:

杜甫的墓志铭是元稹写的,元稹的墓志铭是白居易写的,白居易的墓志铭是李商隐写的。

李商隐能够结识白居易,多亏了令狐楚。

令狐楚既是一位显赫的官员,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骈文与杜甫的诗歌、韩愈的古文被文坛并称“三绝”。

大和三年(829年)三月,令狐楚在洛阳担任东都留守。有一天,年轻的李商隐带着自己的作品前来拜访,令狐楚立刻眼前一亮,开始向李商隐传授自己的骈文心得。

李商隐得了令狐楚的真传之后,文笔更是突飞猛进。

当时,白居易已经辞官,定居在洛阳城,常常与令狐楚来往,借此机会认识了比自己小四十岁的李商隐。

白居易一生创作的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朴实易懂,所以读到李商隐的诗歌后,感到又华丽又浪漫,甚至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李商隐说:“我愿意下辈子当你的儿子。”

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指定李商隐为自己的墓志铭作者。

令狐楚的儿子,同样是李商隐的恩人。

李商隐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无果,最后多亏令狐绹推荐,才终于考中进士。就在这一年,令狐楚因病去世。

在唐代,中进士的考生会风光好几天,他们先要在大雁塔题名,然后集体赏花,最后到曲江池参加皇帝的御宴。

李商隐在曲江池赴宴时,被大臣王茂元相中。不久,李商隐与王茂元的女儿结为夫妻。

然而,当时政坛上正上演着轰轰烈烈的“牛李党争”,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跟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明争暗斗,互相攻讦。令狐楚是“牛党”代表人物,而王茂元属于“李党”一派。

李商隐长期跟随令狐楚学习,早已被“牛党”视为自己人。那么他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便被“牛党”认为是忘恩负义之举。

令狐绹拒绝与李商隐继续来往,李商隐便失去了“牛党”的照顾。五年后,王茂元去世,并没有在仕途上为李商隐提供太大帮助,李商隐无法把“李党”作为自己的依靠。

李商隐夹在“牛党”和“李党”之间,竟然成了一件政治牺牲品,彻底断送了锦绣前程。

无奈之下,李商隐只好向杜牧求助。

在盛唐诗坛,有一个巅峰组合:李白和杜甫。他们被人合称“李杜”或“大李杜”,生前是知心好友。

在晚唐诗坛,同样有一个巅峰组合:李商隐和杜牧。他们被人合称“小李杜”,算起来还是远方亲戚,生前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许多人推测,杜牧是听闻了李商隐的经历,故意疏远他。但李商隐并不灰心,多次向杜牧示好。

就在这时,白居易去世,白居易的家人请求李商隐撰写墓志铭。

这无疑给李商隐出了一道难题。

白居易生前文学成就显赫一时,而杜牧却对白居易那种诗歌风格不屑一顾,时常加以嘲讽。现在,自己有求于杜牧,又要给白居易撰写墓志铭,怎样才能两边都不得罪呢?

大中三年(849年),李商隐为白居易撰写了著名的《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

在这一篇墓志铭中,他详细记叙了白居易的家世门第、仕宦经历以及才行政绩,却对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一笔带过。

只有了解李商隐当时的处境,才会明白这篇墓志铭为什么写得这样隐约含蓄。

与这篇墓志铭相比,李商隐的诗歌更加朦胧幽晦。

他复杂的感情经历,他曲折的仕途遭遇,似乎都可以成为这些作品的注解,但无论如何解释,最后都能品出一丝悲剧的意味。

比如这首《无题》——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全诗写得生动细腻,似乎在叙述一对有情人在灯红酒绿的宴会上相遇时的欢乐场景,但似乎也在盼望自己能够与朝廷之间心意相通,得到重用。

再比如另一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表面来看,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情诗,在讲述一对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想象以后双方的思念之苦。但另一方面,似乎也是在感叹自己遭受朝廷冷落,一直得不到重用。

据说,水獭捕到鱼之后,并不是直接吃掉,而是把鱼摆在岸边,好像摆供品祭祀一样。

而李商隐的诗歌里面,大量运用各种典故,读起来令人眼花缭乱,却难以琢磨透作者的真正意图。甚至有人怀疑他写诗的时候,会在书桌上摆开各种书籍,不停翻阅典故,于是戏称之为“獭祭鱼”。

李商隐灵活运用各种典故,在晚唐诗坛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在巴蜀担任幕僚。

他多年在外游历,与妻子王氏聚少离多,于是怀着对妻子的愧疚和思念,写下了一首《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应该算是李商隐的诗歌里面,最通俗易懂的一首作品。全诗没有使用任何典故,通过四个时间跳跃性很大的场景,串联起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可惜不久之后,他收到了妻子王氏病逝的噩耗。

在王氏去世几年后,李商隐运用一连串唯美的典故,创作了一首令人眼花缭乱的千古谜诗《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仔细品味会发现,“庄周梦蝶”是对人生无解的迷惘,“望帝春心”是执着多年的悔恨,“沧海珠泪”是空旷的寂寥,“蓝天暖玉”是伤感的美丽。那把它们放在一起,到底是在表达什么?

有人说,这是在悼念妻子王氏;但也有人说,这是在感怀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至今依然没有人敢说自己彻底读懂了李商隐这首诗。

从唐代至今,“大李杜”和“小李杜”的诗歌都被无数人百般推崇。但对于读者来说,他们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别。

杜甫和杜牧的诗歌,精巧工整,让人读完后有见贤思齐的想法,希望可以效仿学习一番;但李白和李商隐的诗歌,绚烂瑰丽,大家读完后只能望洋兴叹,承认其想象力完全学不来。

从这方面来看,李商隐算是唐代文学史上最后一页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