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寒食》诗,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因为这首诗,人们知道一个古老的节日:寒食节。一千多年过去了,寒食几乎被大家遗忘了。
自此,寒食节一直沿袭。到唐代时,寒食节成为了全国性法定节日。唐代诗人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就描写了唐代宫廷过寒食的热闹景象。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此外,很多唐朝诗人都曾以“寒食”为主题作诗——
祭祖
寒食节,正值春天,春和景明,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蹴鞠、荡秋千、踏青、咏诗,在这一天,古人尽享春日风光。此时的热烈欢快不输清明和上巳。王维曾作诗咏叹: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逐渐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到宋代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寒食后第三日,即是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生长,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两大习俗,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二者兼行,后者更盛。
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流传了下来。
此外,各地还有鼠曲粿、馓子、艾糍、麦糕、朴籽粿等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