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杜牧的资料大全(杜牧:明明有举世无双的军事才华,为何做了个风流诗人?)

2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24 11:50:41    

说到晚唐的诗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商隐和杜牧,他们能成为世所公认的“小李杜”,可见其风采翩然。而杜牧的风流做派更是收获了不知多少文人骚客的倾羡。

无论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朦胧美好,还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疏狂自矜都让人津津乐道。其风流倜傥在此后百年都无人能与之相比。

然而,风月唱和只是杜牧的表象,他内心记挂着家国天下,胸中亦有壮志满怀。和很多“纸上谈兵”的夸夸之徒不同,杜牧有着经过实践检验的真才实学,是备受赞誉的军事天才。

可惜的是,这样的治世名臣、救世能吏却最终陷于党争的泥淖中,郁郁多年而不得志,只能寄情于欢场,于秦楼楚馆间诗词唱和。

杜牧

天才少年的横空出世

和唐朝很多著名诗人一样,杜牧也出生于显贵世家,他所在的京兆杜氏从汉朝就已经闻达于天下,几乎每一代都能诞生高官名臣。杜家的势力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前后出了十位宰相,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初唐名相——杜如晦。

不过,杜牧所在的这几年的一支到晚唐时期已经没落,并没有带给他荣华富贵。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家中还保留着很多优秀典籍,让年幼的杜牧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杜牧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文学造诣,十几岁的时候就写出让人惊艳的诗句。而且他还非常努力,早早便览尽了家中藏书,学识之渊博几乎无人能比。

杜牧

很快,杜牧就成为蜚声京兆地区的天才少年,在竞争激烈的长安文人圈子里,早早拥有了一席之地。他的发展被无数前辈看好,都愿意将其收入麾下。

当然,此时的杜牧还只是在小圈子里内被人熟悉,真正认识他的人并不多。

不过锥处囊中必然有脱颖而出的一天,几年后,杜牧的名声便伴随着一篇雄文传遍天下。

唐敬宗宝历元年,一篇不到六百字的惊世之作风靡长安,拜读过此作的人皆被惊艳。而这篇雄文正是大名鼎鼎的《阿房宫赋》,出自于23岁的杜牧之手。

此文词藻富丽而不浮夸,还兼具雄浑气势和丰富想象,文学性上足以封神。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阿房宫命运的阐述,深入地分析了秦亡本质,在思想性上也盖压当世。

阿房宫

此文一出,杜牧的才名传遍全国。两年后,25岁的杜牧又写出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进一步巩固了文坛地位,还未登科就已经被人视作文坛巨匠。

大和二年,26岁的杜牧参加科考,所有人都认为他必定榜上有名。在科举还没开始之前,太学博士吴武陵就已经在礼部侍郎崔郾面前大力保举杜牧。

他甚至都没说什么,只是高声朗诵了《阿房宫赋》,就让崔郾心服口服。

而崔郾正是这一年的主考官,最终他点了杜牧进士第五名。杜牧登科后,吴武陵与崔郾的交谈被人泄露,但结果却无人质疑,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杜牧值得状元之位。

就这样,26岁的杜牧正式进入官场,开启了他高开低走的仕途。

杜牧

优秀的军事才能

在唐朝,文学名士和高官名臣之间从来都不是等号,李白、孟浩然这样的诗坛大佬最终也是仕途黯淡。概因这个时候做官,不仅看门第高低,还需要有真才实干。

而杜牧在这两点上都没有问题,他出身于京兆杜氏,虽家道中落,但是底蕴仍在;而杜牧除了诗词文章上的天赋,还具备了非常出色的军事天分。

在武德充沛的唐朝,大部分才子都声称自己文武兼备,但真正能做到的其实屈指可数。而杜牧则是名副其实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少见的军事天才。

杜牧熟读兵书,对于军队布置和策略使用极有心得。

他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胸中却有沟壑,提出的计策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李德裕

在这方面,杜牧很早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刚刚进入官场就碰上了刘稹叛乱,而当时负责平叛的正是和杜牧私交不错的李德裕。

为了帮助后者,杜牧结合叛军的特点和战场的形势,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平叛方案,这些方案中的很多意见最终都被李德裕采纳。

有了杜牧的神机妙算,李德裕轻取叛军,大胜而回。

此役之后,杜牧的善战之名开始得到朝臣认可,不少人都将其视为优秀的军事家,一个能定国安邦的明日之星冉冉升起。

杜牧

虽然在此之后,杜牧并没有机会参与到军事指挥中,但是他的才能却没有被埋没。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杜牧潜心研究兵事,对名作《孙子兵法》做了十三篇注解,这些注解中蕴含着大量真知灼见,对后世的军事发展影响极大。

除此之外,杜牧还写就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等军事方面的著作。面对繁镇割据的问题,他也一针见血的提出了恢复府兵制的解决办法。可惜,此时杜牧已经被贬出京,人微言轻之下,再好的建议都没有价值。

但杜牧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对杜牧的《罪言》极为推崇,认为其对国家的军政形势有着非常到位的理解。宋祁在编写《新唐书》的时候也收录了杜牧《守论》中的大量内容,对其军事才能大力颂扬。

杜牧

被“牛李党争”殃及

这样看来,杜牧不仅具备了优秀的文学天分,更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如此能文能武的官员在唐朝应该是非常吃香的,为什么他却一直辗转于地方,难进中枢呢?

这是因为杜牧卷入了赫赫有名的“牛李党争”中,这段被记载于历史教科书中的唐朝党争前后持续40多年,其规模之空前、影响之巨大,只有北宋的新旧党争能与之相提并论。

从唐宪宗在位起,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互相攻讦、彼此仇视,发展到后来为了获得胜利已经不择手段,疯狂牵连。

李德裕

很多和两党无关的中立官员都因此遭殃,纷纷被贬斥出京,杜牧就是其中一员。

说起来,杜牧是少数同时与两党交好的官员。首先,他和李党魁首李德裕有着通家之好,杜牧的从兄杜悰能成为岐阳公主的夫婿,就离不开李德裕的倾力推荐。

而大和八年,李德裕出任镇海节度使的时候,还聘请了杜牧的胞弟杜顗为巡官,两个人的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李德裕和杜家很多人都关系匪浅,杜牧也不例外。他们很早就相识,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杜牧还多次为李德裕赠诗,比如“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这句诗就是夸赞后者的。

李德裕

前面也提到过,李德裕出兵平叛的时候,杜牧还曾经为他出谋划策,足见两个人的关系密切。

可惜的是,杜牧和李德裕的友情后来逐渐变淡,甚至出现了龃龉。因为杜牧入仕后,被分到了牛僧孺的麾下。后者非常喜欢这个年轻官员,每次杜牧外出的时候,他都会派出私兵保护。

大和九年,杜牧出任监察御史,牛僧孺非常开心,他亲自提点杜牧,告诉后者在京城要如何做事。

看到杜牧和自己的政敌变得如此亲密,李德裕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这个朋友已经背弃了自己,投入了牛党门下。这份背弃带来的伤害被曾经的友情彻底放大,让李德裕充满愤懑。

杜牧

会昌二年,李德裕受到唐武宗器重,封为宰相,杜牧非常开心,还为其献上不少救国良方。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年春天,自己忽然被贬到黄州做刺史,之后又转到池州。

被贬出京后,杜牧在从别人口中了解到自己是被“好友”李德裕放逐的。至此,两个人的友情彻底崩盘,之后杜牧在《祭周相公文》中也表达了对李德裕的怨恨。

就这样,无辜的杜牧被“牛李党争”的余波席卷,无奈地离开了中枢,从此辗转于地方,再未回京。

李德裕剧照

风流墨客,诗坛翘楚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会有疑惑,既然杜牧是被李党贬斥的,为什么后期牛党得势后,他没有重回京城呢?

其实在大中二年,牛党刚刚完成翻盘的时候,他们就对杜牧发出了邀请,擢拔其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可惜,杜牧最终拒绝了这份任命,留在了湖州做刺史。

原因很简单,在地方任官多年后,杜牧心中的豪情已经散尽,对于官场深深感到失望。

而且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虽然李德裕出手打压了杜牧,但他的治政思路其实和杜牧是比较接近的。反而一直示好的牛党,其政治主张是他无法接受的。

杜牧一直主张强势对外,对于繁镇割据和宦官弄权的问题也倡导主动出击。而牛党在这些问题上却非常消极,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杜牧

就这样,曾经的军事天才被磨掉了报国之念,安心地留在地方任职。

在这个过程中,杜牧喜欢上了风花雪月的扬州,痴迷留恋其间,写下了无数经典的诗句。他的风流诗名在这里铸就,而扬州的“宜人春色”也因杜牧而名满天下。

在杜牧不得不离开扬州的时候,他还为歌妓们写下了“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千古名句,并因此还衍生了“豆蔻少女”这个成语。

正因为杜牧在扬州书写的名作太多,以至于后世提到他,最重要的标签就是“风流才子”,而非文武双全,实在是令人慨叹。

杜牧

结论

总的来说,杜牧的笔下,不仅有风花雪月的婉转美妙,也有金戈铁马的气势磅礴。

只是很多人只记住了他恣意欢场的一面,却忽视了他举世无双的军事才华和热血报国的拳拳之心。

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这句话放在杜牧身上是非常适合的,像他这样文武双全的天才少年如果生在盛唐,必会是个能臣干吏。

可惜他出生在内忧外患、朝政腐败的晚唐,只能在党争的余波下做个风流诗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