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福建省诏安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6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16 15:00:21    

诏安,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极福建而临广东。东接云霄县,东南与东山县隔诏安湾相望,南濒东海与南海的交汇处,西、西南、西北邻广东省饶平县,北界平和县。

历史沿革

诏安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至前221年)先后属闽、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属南海郡。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属南海国。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立东官郡,诏地属东官郡揭阳县。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郡立义安郡,析揭阳立绥安县,诏地属义安郡绥安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县并入龙溪县,诏地入龙溪县。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漳州,辖漳浦、怀恩两县,诏地属怀恩。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并入漳浦。以后历唐、五代、宋、元至明嘉靖八年(1529年),诏地均属漳浦县。嘉靖九年(1530年),诏地从漳浦析出置诏安县(县名取“南诏安靖”之义),至清代皆隶漳州。

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于福建省西路。国民3年,省下设道,诏安属汀漳道。民国7年属闽南护法区,民国9年再属汀漳道。民国22年,福建划为4个省,诏安属龙汀省。民国23年,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翌年,改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属龙溪地区(专区)。1985年,撤区设市,诏安隶属漳州市。迨及2023年仍属之。

历史沿革

1950年取消民国时期的乡、镇、保、甲制度,全县划为7个区、89个乡(下辖村)和8个行政街道。

城关区辖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第四街、第五街、第六街、第七街、第八街。

第一区辖仕江、岸屿、仙塘、含英、洪西、桥东、林家、甲洲、凤西、邱前、石中、高霞、傅厝、宫悬共14个乡。

第二区辖上营、溪南、京溪、双港、后岭、后埔、郭湖、塘桥、阳山、白玉、西桥共11个乡。

第三区辖西潭、湖美、村内、新春、上陈、寨营、美营、龙山、湖内、新安、凤溪、梅墩、东沈、西沈共14个乡。

第四区辖东峤、梅洲、上湖、林峤、田美、四都、厚广、朴殿、大梧、林山、西港、盐东、大山产、竹港、峰外、公子店共16个乡。

第五区辖太平、白叶、新营、元中、麻清、大布、景路、雄墟、走马、许寮、庙兜、马头、圆林、进水、坑河、南坑、天庄、五通共18个乡。

第六区辖下官、新坎、坪汤、大边、凤狮、彩罗、公龙、埔坪、磜岭、焕塘、北安、堀龙、陈龙、寨河、青山、隔石共16个乡。

1951年4月,从第五区划出坑河、南坑、天庄、五通4个乡归第六区;从第六区划出埔坪、磜岭、焕塘、北安、堀龙、陈龙、寨河、青山、隔石等9个乡成立第七区,全县共8个区。其中第五区为14个乡,第六区为11个乡。

1952年2月,为适应沿海工作需要,从第一区划出沿海的凤西、甲洲、石中、高霞、邱前、傅厝、宫悬和第四区的大梧、朴殿等9个乡另置第三区,各区的名称,除第四区外都作了更改,城关区改称第一区,原第一区改称第二区,原第二区改称第五区,原第三区改称第六区,原第五区改称第七区,原第六区改称第八区,原第七区改称第九区,全县共9个区。

1954年初,在发展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对某些范围较广,村庄分散,工作不便的乡作了调整分开。第二区的桥东析为桥园、溪澳;洪西析为洪洲、西霞。第三区的邱前析为邱寮、埔前;宫悬析为宫城、悬洲;朴殿析为田朴(属三区)、公子店(属四区)。第四区的林山析为林头、山后;西港析为西张、港口。第五区的上营析为上营、樟塘;京溪析为京溪、白溪;塘桥析为塘西、深桥;白玉析为白石、玉楼;西桥析为汀洋、坪搭。第六区的湖美析为湖美、后陈;龙山析为龙坑、山雷。第七区的太平析为太平、科下;白叶析为白叶、孝丰;新营析为乾美、榕城;庙兜析为庙兜、朱厝。第八区的下官析为下官、陂龙;坪汤析为坪汤、龙岗;彩罗析为彩新、新径;凤狮析为凤狮、马坑;公龙析为公田、龙狮;天庄析为天桥、庄溪、嗣下。第九区的北安析为北坑、顶安;隔石析为隔背、石东;寨河析为寨坪、河美;堀龙析为堀龙、东径。调整分拆后全县仍划9个区,乡增至118个,加上8个街道,共126个乡(镇、街道),其中:第一区8个街道、第二区12个乡、第三区11个乡、第四区15个乡、第五区15个乡、第六区15个乡、第七区18个乡、第八区19个乡、第九区13个乡。

1955年1月,9个区调整为7个区。原一区8个街道加上仕江、岸屿、梅墩、溪南、白溪、京溪、双港、樟塘、港头共17个乡、街为城关区;原第二区的林家、桥园、溪澳、仙塘、含英、洪洲、西霞;原第三区的凤西、甲洲、邱寮、埔前、石中、高霞、傅厝、宫城、悬洲,原第六区的东沈、西沈计18个乡为桥东区;原第四区15个乡加上大梧、田朴、奇材18个乡为四都区;原第六区13个乡(划出东沈、西沈)加上原第五区的玉楼、汀洋、坪搭、白石、阳山、塘西、深桥、郭湖、后埔、上营、后岭共24个乡为西潭区;原第七区18个乡为太平区;原第八区19个乡为官陂区;原第九区13个乡为秀篆区。

1956年5月,全县多数乡只成立1个高级农业社。适应新形势全县并为1个镇(城关)4个区(四都、西潭、太平、官陂),67个乡(街道)。

城关镇辖8个街。

四都区辖桥东、东沈、含英、洪西、宫悬、傅厝、凤西、邱前、大梧、厚广、四都、上湖、梅洲、林头、竹港、峰外共16个乡。

西潭区辖西潭、村内、塘西、新春、美营、新凤、湖内、阳山、港头、溪南、上营、白石、汀洋、仕江、深桥共15个乡。

太平区辖太平、大布、景坑、走马、庙林、许寮、进水、元中、新营、白叶共10个乡。

官陂区辖下官、新坎、大边、凤狮、林畲、新春、南陂、天庄、五通、陈龙、埔坪、堀龙、隔背、石东、青山、寨河、焕塘、磜岭共18个乡。

1958年5月撤区,并为城关镇和桥东、含英、下河、四都、梅洲、港口、溪南、上营、白石、西潭、美营、太平、大布、金溪、元中、进水、下官、上官、霞葛、彩新、龙狮、陈龙、埔坪、青山、磜岭共1个镇25个乡。

同年9月,城关镇成立卫星人民公社;四都、梅洲、港口等乡成立太阳升人民公社;桥东、下河、含英等乡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西潭、白石、美营等乡成立幸福人民公社;溪南、上营等乡成立红旗人民公社;太平、大布、元中、金溪等乡成立团结人民公社;下官、上官、霞葛、彩新等乡成立上游人民公社;陈龙、埔坪、青山、磜岭等乡成立和平人民公社。全县计8个人民公社,还建立建设、红星、金星3个农场。

1959年1月,红旗、幸福人民公社合并为红旗人民公社,全县7个人民公社辖83个管理区和8个街道;3个农场辖19个作业区,实行政社合一。

卫星人民公社辖8个街道和五一、梅峰2个管理区。

东方红人民公社辖宫口、悬钟、傅厝、下河、高坑、凤西、甲洲、林家、桥园、溪澳、西沈、东沈、仙塘、含英、西霞、洪洲共16个管理区。

太阳升人民公社辖梅洲、东峤、上湖、林峤、田美、四都、后港、田朴、公店、大梧、西张、港口、林头、山后、盐东、奇材、湖内、黎明、燎原共19个管理区。

红旗人民公社辖西潭、村内、塘西、新春、美营、新凤、湖内、阳山、港头、溪南、上营、白石、汀洋、仕江、深桥共15个管理区。

团结人民公社辖太平、白叶、新营、元中、大布、景坑、走马共7个管理区。

上游人民公社辖光亮、陂龙、吴坑、新坎、大边、马坑、凤狮、彩新、坑河、五通、南陂、天庄共12个管理区。

和平人民公社辖陈龙、埔坪、东径、磜岭、焕塘、北坑、顶安、寨河、青山、隔背、石东、堀龙共12个管理区;

建设农场辖水头、月港、马头、万石溪、白石、汀洋、下径、赤田共8个作业区;

红星农场辖进水、龙狮、五洞、公田、林畲、朱厝、许寮、坪林、圆林、小溪共10个作业区;

金星农场辖四都作业区。

1959年2月,人民公社以地区命名。卫星人民公社改为城关人民公社,太阳升人民公社改为四都人民公社,东方红人民公社改为桥东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改为西潭人民公社,团结人民公社改为太平人民公社,上游人民公社改为官陂人民公社,和平人民公社改称秀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下辖的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既是生产组织,又是基层行政单位。同年11月,西潭人民公社分为西潭、深桥两个人民公社。至此,全县共有8个人民公社,118个生产大队。其中,城关人民公社8个街、2个生产大队;桥东人民公社16个大队;四都人民公社析盐东为盐仓、东葛头计20个大队;深桥人民公社辖仕江、岸屿、港头、双港、溪南、西坑、埔上、白厝、上营、樟朗、后岭、华表、下园、后埔、郭寮、考湖、深桥、凤溪共18个大队;西潭人民公社辖西潭、湖美、塘西、新春、上陈、岑头、沈寨、龙坑、山和、玉楼、搭桥、阳山、后陈、军寮、新安、青山、湖内、东沈、西沈共19个大队;太平人民公社增加许寮、圆林计9个大队;官陂人民公社增加光坪、北坑、新径、店下坪、溪东、嗣下、龙岗、庄溪计20个大队;秀篆人民公社增加东径、彩山计14个大队。

1961年5月,贯彻《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体制下放,人民公社和大队规模划小,全县分为7个区,26个人民公社、4个农场,下分255个大队、28个作业区和8个街道。

四都区辖四都、上湖、梅洲、林头4个人民公社;桥东区辖凤山、下河、桥东、含英4个人民公社;深桥区辖深桥、溪南、华表3个人民公社;西潭区辖白石、东湖、西潭3个人民公社;太平区辖太平、大布、金溪3个人民公社;官陂区辖上官、霞葛、彩新、下官、公龙5个人民公社;秀篆区辖秀篆、寨河、埔坪3个人民公社;城区设城关人民公社。

4个农场:建设农场、红星农场、金星农场、西山农场。

1964年4月,在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撤区并社,调整生产大队,全县划分为8个人民公社,4个农场,下分206个生产大队,19个作业区,8个街道。

1970年城关8个街道并为6个街道;原属太平人民公社金溪片的圆林、新林、庙兜、楼仔、石楼、坪林和原属官陂人民公社的六洞计7个大队划归红星农场;原属四都的蟳寮、田朴、公子店与原属桥东人民公社的邱城、黎明、院前,原属城关人民公社的湖内计7个大队划归金星农场,并增加湖里、下尾作业区。

1971年,城关人民公社恢复8个街道建制。全县计206个大队、23个作业区、8个街道。

城关人民公社辖8个街道、2个大队;桥东人民公社辖37个大队;四都人民公社辖27个大队;深桥人民公社辖30个大队;西潭人民公社辖32个大队;太平人民公社辖17个大队;官陂人民公社辖26个大队;秀篆人民公社辖17个大队。

建设农场辖3个大队、8个作业区;红星农场辖8个大队、8个作业区;金星农场辖7个大队、7个作业区。

西山农场并入桥东人民公社与大队同级。

1978年1月,从桥东人民公社划出下河、高坑、石城、峰岐、寮雅、田厝、林厝、下傅、田中央、宫口、悬钟、东门、南门、赤石湾、腊洲共15个大队,另置下河人民公社。桥东人民公社辖22个大队。

1979年,建设农场新置建光作业区。全县计206个大队,24个作业区,8个街道,合计238个基层行政单位。

1980年,城关人民公社改为城关镇。

1981年12月,城关镇改为南诏镇,各街道亦改序数为传统地名。一街改称西门街;二街改称城内街;三街改称东门街;四街改称东城街;五街改称南关街;六街改称东关街;七街改称东北街;八街改称北关街。部分重名大队进行更改:下河人民公社下河大队改称下何大队;西潭人民公社新寨大队改称福兴大队,上营大队改称东上营大队,五斗大队改称上愠大队;金星农场四都作业区改称四都埭作业区,田美作业区改称下尾作业区,湖内作业区改称湖里作业区。

1982年,下河人民公社更名称梅岭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县属下建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村政权。南诏镇保持原建制,8个人民公社和3个农场分别更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同年1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四都乡改为四都镇。全县辖2个镇:南诏镇、四都镇;10个乡:梅岭、桥东、深桥、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建设、红星、金星。下辖214个行政村,8个行政街道。

1985年10月,太平乡原麻寮村委会分设为麻寮、雪里、河边3个村。1987年6月,从官陂乡划出五通、溪东、南陂、庄溪、天桥、嗣下、庵下、坑河、华河9个行政村,另设霞葛乡。全县建制为2个镇、11个乡。

1988年8月,南诏镇增设澹园街居委会。南诏镇辖9个街道和2个行政村。

1991年10月,改梅岭、官陂2个乡为镇;1992年2月,改深桥、桥东、太平、霞葛、秀篆等乡为镇;1993年7月,从西潭乡析出白洋乡。至1996年,全县建制为9个镇、5个乡、5个农场、2个林场。

1997年,全县设南语、四都、桥东、梅岭、深桥、太平、重葛、官肢、秀篆9个镇,西源、白洋、建设、红星、金星5个乡。

2000年,设立将测乡,从四都镇析出将洲、将溪、将东、将西、将南、将北、将山7个建制村归梅强乡管辖。

2004午,助定乡(镇)行政区划界线34条,总长度342,37公里。

2007年,建制9个镇、6个乡,即南诏镇、四都镇、桥东镇、梅岭镇、深桥镇、太平镇、官肢镇、霞葛镇、秀篆镇、西源乡、建设乡、红星乡、金星乡、白洋乡、梅洲乡。

2016年1月,诏安县撤销西潭乡,设立西潭镇,以原西潭乡的行政区域为西潭镇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2021年11月,诏安县下辖10个镇,5个乡,分别为南诏镇、四都镇、梅岭镇、桥东镇、深桥镇、太平镇、霞葛镇、官陂镇、秀篆镇、西潭镇、建设乡、梅洲乡、白洋乡、红星乡、金星乡,另有国营湖内林场,金都工业集中区,诏安工业园区(省级),共有217个行政村,36个社区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