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你知道吗?

2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16 13:15:3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句诗歌将元代诗人文天祥内心的悲痛表达的淋漓尽致,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将自己的比喻成在水上随水飘荡的浮萍。

不得不说,文天祥的这种做法和同一时期的黄公望的做法非常相似。

黄公望曾在人生遭遇不幸之时,放弃一身荣华,流连于山水之间,花费七年时间,用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

画出了一幅流传多年的旷世巨作《富春山居图》,将富春山的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但是不幸的是这幅画却在他的主人黄望公离开人之后,颠沛流离,遭遇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苦难。

这时,大家一定对黄公望的所经历的坎坷遭遇充满了好奇,想要知道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那些苦难他的这幅旷世巨作有经历过什么?

他与作品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了解这些内容之前,我们不妨先去了解一下,这幅旷世巨作的特色之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内容吧。

内容丰富,风格突出

《富川山居图》作为元代时期的纸本水墨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国宝级的文物,这幅作品主要是由五部分组成,风格鲜明,构图方式独特,其中所含的韵味更是令人意味深长。

这幅画主要是在一张由六张纸拼接而成的,长达七百公分,虽说这幅画是拘泥于这张拼接而成的纸上,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黄公望的发挥。

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纸张的大小结构进行构图,反而凭借着个人的随意洒脱的性格随意在纸张上发挥。

正是这样的随意,让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给人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既可以远观也可以近看,不同的角度总是能给人不同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富春山居图》的五部分内容更是呈现出了一种不一样的美景。

在第一部分中,从一座高大险要的大山开始,这幅画就来开了序幕,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华中的山峦并没有我们所想象中的那么锋芒毕露,反而收敛锋芒,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而在绘画技巧上,他并没有直接一笔而成,反而层层叠加,渐进的堆砌着,紧接着又向左边慢慢倾斜。

紧接着,他又应用了”长披麻皴”画法来描绘江面的波纹以及于水面交界的浅水处,正是这种出神入化的画法,将江南山水所独有的气候特色描绘的淋漓尽致。

但是很快到了第二部分的时候,这幅画中的内容就出现相应的变化,在这部分内容中除了高大挺拔的山脉,还弥漫着烟火气息,出现了乡村中的房屋,江面上的小舟以及周边的树林

不得不说,这部分内容将山间的人间烟火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很快在第三部分内容中与之前的内容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画面忽然由之前的密集变得稀疏,画风也出现了变化,黄公望用细笔浅浅的描绘出来画中的水草,淡淡的水波以及河边的细沙,一幅自然生动地美景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第三部分除了画风出现了变化,给人感觉也更加细腻,使这幅画更加灵动。

而第四部分内容算得上是笔墨较少的一部分,这幅图中大部分都是留白,所包含的事物也非常少,只有山和水,没有其他事物,还原了事物的本真,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而最后一部分画中,没有了山水,没有了树林,也没有了山野人家,直接跨越第五部分,留下了一片空白,用一片水沙过渡到了第六部分,在第六部分中,宽阔的细沙处仅仅只有两条船只,以及渔夫的背影。

不得不说,黄公望在这里对于船只和渔夫的背景并没有使用大面积的笔墨进行绘画,只是使用了点景。

因此,在一片浩瀚无际的细沙中,渔夫和船只的背影显得格外渺小,总是能给人一种生命的短暂流逝之感。

更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在这幅画中的六个部分像极了一年的四季的春夏秋冬,前三部分的繁华景象就像生机勃勃的春季和夏季,而到了第四部分之后,就给人一种萧条破败之感,彷佛落叶纷飞的秋天一般,而五六部分就仿佛静寂的冬天一般。

不得不说,一幅画作,不仅仅将一年四季描绘的淋漓尽致,更是将人的坎坷一生描绘的非常饱满。

当然这幅画中除了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之外,还出现了七个人物,有首先出场的渔夫和樵夫,也许,大家一定认为这两个人就是普通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要知道在元朝时期,渔夫和樵夫一般都不是普通人,这些人一般都是隐居江湖之人,而与渔夫进行对望的则是一位读书人,除了这三个人之外,两条船只还有四位游行之人。

在一定程度上读书人可以变成渔夫,而渔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换身份成为读书人。

不可否认,渔夫和读书人的对望也许就是黄公望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暗示,毕竟他也曾经历过身份的转换与命运的坎坷遭遇。

身世浮沉,命运相似

黄公望在南宋度宗咸淳五年己巳农历八月十五日出生,幼时的他命运非常悲惨,父母早年离开人世,家庭条件非常贫困,直到黄公望的十岁左右的时候出继给了寄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永嘉州的一户黄氏人家为子,并且改名为公望。

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知识量的不断储备,他出任了地方的一个小官,后来中年之际。

在45岁左右的时候,他在一个名叫张闾的官员手下做事,虽说只是一个芝麻小官,本以为黄公望的一生会顺顺利利,可谁知,在后来黄公望惹上了官司,最终,他因遭受他人的诬陷进入监狱。

在监狱中,黄公望受到了很多非人的对待,遭到了有心之人的严刑拷打,正是在有了此次的经历,出狱之后的他不再去关注与政事相关的东西,反而更加向往山间江湖的生活。

曾失去经济来源的他,为了生计在大街上为别人算卦,闲暇时间还会去山间游玩。

后来的他,在游玩的过程中看破红尘,主张三教合一的全真教,与此同时,黄公望也对那些山川溪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的领略山间的秀丽景色,于是他经常居住在虞山附近,只为更好的观察山间的朝阳与余晖。

有时候,黄公望为了观察山间的变化,在山中一坐就是一整天,废寝忘食。

在富春山居住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描绘出画中的每一处风景,收集充足的素材,黄公望每天都带着画具皮囊,在富春山内四处取景,每一发现一处奇特的或者是感受至深的画面,他都会立刻取下画具,将其记录下来。

为了能让富春山内的景色更加动人,于是花费七年之久的时间进行创作,在画到细节之处,他还会特地去富春山的两岸附近进行观察。

天池石壁图 57.2×139.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富春山附近的很多山村中都留下了黄公望的足迹,正是如此细致的观察以及精炼的技法让他成为这样一幅流传至今的画作。

说起《富春山居图》的流传经历,还真是和作者黄公望本人非常的相似,当时《富春山居图》在完成之后,黄公望将其送给了与自己关系甚好的全真教同门师弟郑樗。

就这样,《富春山居图》开始了自己的颠沛流离的坎坷旅程。

在明代时期,这幅作品来到了书画家沈周的手里。

可谁知这幅画竟然让沈周朋友的儿子,心生不正之术,为了一己之私将这幅画偷偷出售,甚至还为自己找借口说画是被人偷了。

面对此时的发生,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一切都晚了。这幅画自此之后便杳无音信。

直到嘉靖年间,《富春山居图》才有了新的消息,安绍芳成为了这幅画的新主人,后来,这幅画辗转多年,经历过无锡画家谈志伊的手中,但是很快在万历二十四年的时候,《富春山居图》又被晚明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画家董其昌所购得。

晚年时期为了能让《富春山居图》能有一个好归宿,他就将其又卖给了宜兴的一位收藏家吴正志,直到清朝顺治年间,传到了孙子吴洪裕手里。

但是当时由于时局动荡不安,正值国变之时,吴洪裕在逃跑之时,身上只携带了《富春山居图》和《千字文》这两个作品,在他临死之际,自私自利的吴洪裕打算将其焚烧为自己陪葬。

正当对《富春山居图》进行焚烧的时候,吴静庵出现将其抢救了出来,虽说画作得救了,但是却受到了一些破坏。

《富春山居图》的中间被烧出了几个洞,被分成了一大一小两段,前半部分的画作受到的破坏不是很淡,因此被称之为《剩山图》,而后半部分损害较严重,需要修补的地方较多,这般部分称之为《无用师卷》。

后来,前半部分《剩山图》自此杳无音信,而后半部分《无用师卷》则又一次开始了辗转之路,从1652年开始,这部分画作就从丹阳张范我手又转到了高士奇、王鸿绪、安岐等人之手。

后来《富春山居图》又辗转进宫。就这样,这幅画作在宫中被放置了200余年。

在1933年之后,由于时局动荡的原因,这幅画终于出宫先抵达上海又到达南京,在1949年国民党失败之后《富春山居图》的无师用卷被存放在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另一部分《剩山图》在1956年的时候被收藏至浙江博物馆。自此这幅旷世巨作上下两部分便隔海相望。

直到2011年6月1日上午10时的时候,黄公望的《福山春居图》在浙江省博物馆合璧展出。

一幅画,一人生,画中隐喻的四季,画中隐喻的人生,无不说明着当时黄公望在作画之时内心的所感所想,更是将内心的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画作之后的一路颠沛流离,更是与作者黄公望的一生经历相吻合,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同命运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