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解释(公历农历、阳历阴历,傻傻分不清楚,收藏给孩子慢慢看,儿童教育)

1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1 17:12:18    

平时经常说的各种日历叫法总是搞不清楚,农历就是阴历吗?公历就是阳历吗?阳历是“洋”历吗?为此专门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许多自媒体说得也不清楚甚至是错的,那今天就根据查阅的权威资料,来讲一下历法相关知识。

先说一下概念和结论:

阳历≠公历;农历≠阴历;阳历≠洋历

阳历:即太阳历,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历法,是天文学概念的历法,一年365.2422天,没有纪年法

阴历:即太阴历,是根据月球运行规律(月相)制定的历法,月亮转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一年354天。

公历:即格力高力历,基于儒略历优化而来,是人文学概念的历法,基于阳历把每年、每月的时间修订为整数后的一种历法,有纪年法,使用基督纪年法,以耶稣诞生当年作为公元元年。

农历:即阴阳历,结合阳历和阴历的优缺点,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准,发明的适合农耕的新历法。

下面我们再详细看看每个历法的规则和来历:

阳历: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历法,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的一个轮回即一个春夏秋冬为一年,又叫回归年,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共计365.2422天,然后再划分出12个月,每个月平均是30.437天。阳历是先有年,再算月,季节准,现在的公历是在阳历的基础上人文定义的。

阴历根据月球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观察的是月相的周期变化(月亮变化比太阳变化更易于观察),月亮的一个圆缺周期即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又叫朔望月,共计29.53天,乘以12个月,一年大概是354.36天。阴历是先有月,再算年,月份准。

公历:也是当前国际通用的历法,早期是罗马帝国缔造者凯撒制定的儒略历,后在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优化后的格里历沿用至今,如2022年4月7日,就是公历。

早期古罗马人就有月和年的概念,但是早期只规定了一年有十个月,剩下61天是空白的,后来最高统治者觉得这种没有日期的日子过的乱七八糟,所以又在现有的十个月里塞进了两个月变成了十二月,现在9月到12月都是往后挪了2个月的,他们的英文单词词根在拉丁语中分别代表7、8、9、10的意思。

在公元45年,当时的罗马缔造者凯撒规定了一年十二月中单数月有31天,称为大月。双月有30天,称为小月,另外,每四年在2月补上一天,来弥补此历法与太阳规律的偏差。那既然这样,2月份为什么这么特殊,是双数月怎么比别的月份少1天呢?这里有几个传说,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凯撒的继承者奥古斯都(Augustus)出生在八月只有30天的小月,他为了让八月变成31天的大月,硬是从2月抢走了一天放在八月,其实现在看八月的英文August就是以以奥古斯都命名的,而七月July也是以凯撒(Julius Caesar)的名字命名的。再后来为了方便记住,把九月之后的大小月调换了位置,就变成了现在看到的大小月的分布情况,这种历法就用凯撒的名字命名为儒略历,并在此后一千多年里被多个国家使用。

按照儒略历的算法,一年是365.25天,比实际回归年(阳历)多了11分钟,经过1000多年的积累,儒略历已经比阳历晚了10天左右。因此在1582年,天主教的最高领袖,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儒略历进行了修正,他规定1582年的10月4日之后,直接到10月15日,这样就弥补了那10天的偏差(不相信的小伙伴可以打开手机定位到1582年10月看看^_^),并且优化了闰年的算法,命名为格里高力历,也就是现在的公历。

我国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为了与国际接轨,开始逐步使用公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全面使用公历和公元纪年法。在这里插播一个问题,为何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的11月却叫十月革命呢,评论区亮出你的答案吧 ^_^。

另外公历采用的纪年法为基督纪年法,以耶稣诞生当年作为公元1年(也叫公元元年,没有公元0年之说哦),之前的年份叫公元前xx年,之后的年份叫公元后xx年,简称公元xx年,比如今天是公元2022年4月7日,就是一种典型公历的公元纪年法。

再补充一个小知识点,为什么199x年称作20世纪90年代呢,那是因为1个世纪是100年,一个年代20年,那1-99年就是1世纪,100-199年就是2世纪,依次类推,1900-1999年就是20世纪,所以20世纪90年代就是指1990-1999这个时间段。

农历:也叫阴阳历,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并融合阳历成分并加入二十四节气而制定的一种阴阳合历。

因为阳历是根据太阳公转直射南北回归线来制定的,所以阳历的特点是四季更准确,气候更规律,但不是每月的15日月亮都是圆的,对于古代人看月亮数着天数过日子不方便;

阴历则反映的是月亮的圆缺变化,所以阴历的月份更准确,每月的初一、每月的十五月亮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看到月圆的时候就是这个月过半了,也就有月盈则亏的说法。但是按照阴历计算,一年只有354.36天,和阳历相差11天,如果一直按照这个历法计算,累计一段时间就会出现12月穿短袖,6月份下大雪的场景,就会过乱套了。

所以聪明的古人就用阳历来确定年,阴历确定月,中间差的11天用闰月的方式补齐,还加入了二十四节气,这样农历就既可以看月份,又可以看季节,非常适合农民根据季候变化来确定作物耕种时间,这就是现在中国还在沿用的农历,如我们现在说的2022年三月初七,就是一种农历的叫法。

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种植非常有帮助,限于篇幅原因,我们下次专门开贴来讲一下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