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看这里→古今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2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4 19:30:14    

在古代,端午节被认为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暑毒盛行,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得不处处小心。为了趋吉避凶,防病消灾,民间演绎出一整套顺天应时的端午习俗,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挂艾草,插菖蒲,沐兰汤,系五彩绳,喝雄黄酒等,众多习俗因地而异。

药俗 古代先民应对生活的智慧

阴恶从五而生,所以古人眼中的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恶时,早在战国时期,北方人已把五月初五视为“恶月”“恶日”,而这一天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所以聪明的古人想出了积极的应对办法———以药克毒。

战国时代成书的 《夏小正》记载:“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荆楚岁时记》也说五月五日要“采杂药”。众药、杂药,又称之为“百药”。古人认为五月初五采药最灵验,药越多,效用越大。

唐代韩鄂《四时纂要》中记载: 端午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采摘百种草药的上截嫩头,嫩头的种类不限多少,多更好,一起捣烂,绞出浓汁;又拿三五升石灰,拌和到草汁里面,再捣熟, 放在印模子里印脱成药饼子,晒干。治一切刀枪伤处和伤疡,止血,还可以治小儿恶疾。

由于人们相信五月五日做成的药有奇效,所以中国古代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中多以该日收药。收药的时间不仅在初五这一天,更强调在午时。

宋朝人陈元靓 《岁时广记》列举了宋及前代众多的端午药俗:送术汤、掘韭泥、炼草灰、制艾熊、膏桃人、烧葵子、粉葛根、采菊茎、浸糯米、弃榴花、调苋菜、取木耳、服龙芮、挂商陆、荐汉术、收蜀葵、晒白矾、丸青蒿、种独蒜、食小蒜、汁葫荽、灰苦芙、羮蘩蒌、啖蓰蓉、制豨莶、相念药、能饮药、不忘药、急中药、丁根药、金疮药等,真是琳琅满目,可谓“制药日”。

竞渡 走向世界的龙舟精神

古人积极对付恶月、恶日的办法还有沐浴、洒水(酒)、赛龙舟等。

沐浴,起源很早,战国时代已有明确记载。《楚辞》讲“浴兰汤兮沐芳华”,说的就是这个。北宋时期,还有沐井水的风俗。《岁时广记》 中记载:“五月五日午时,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气不侵。”

以菖蒲、 雄黄酒避毒可谓“美食办法”。由唐人殷尧藩《端午日》:“不效艾府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可知蒲酒是当时的“节日爆款”。至于雄黄酒,《白蛇传》中许仙端午日与蛇妖妻子共饮雄黄酒,导致白蛇现了原形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实这是一个生动的杜撰,因为将雄黄置于酒中饮用是在明清时期。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驱痰功效。至今,南方有些地区还保留着不仅要喝雄黄酒,还要将酒洒向四壁、角落,以避虫蛇。北方因为冷凉、蛇虫少,所以没有喝雄黄酒的习俗。

资料图

虽然都是亲近水,但赛龙舟着实“高大上”。因为从赛龙舟到划艇竞渡,龙舟精神不仅已经成了竞技体育项目的灵魂,划船争先也成了南方人爱玩、北方人爱看的娱乐项目。

端午划船比赛,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个说法比较多样,有说是因为搭救屈原,也有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还有说这个风俗起源于勾践。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没有超过东汉,而事实上吴、越一带的开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自从东汉以来,吴、越地域渐被开辟,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这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及北方各地。”

这里所谓吴、 越民族的风俗,就是指把舟船刻为龙形,目的也是避蛟龙之害。

从唐开始,端午竞渡之风逐渐盛行,宋元时期,江淮、江西、福建、两广都流行赛龙舟活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声鼎沸的赛龙舟场景,不仅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交往,甚至还是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赛场。

赛龙舟的精神流传到近现代,和起源于北美的体育项目皮划艇来了个“灵魂撞击”。尽管作为体育项目,皮划艇和龙舟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竞渡争先的精神内核高度一致

1952年,北京的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在哈尔滨内河航运造船厂订购了4条赛艇和20条皮艇,开启了皮划艇项目的篇章;1974年,中国加入国际划联。龙舟精神从这里走向世界。

饰物 驱瘟散毒也能香香的

端午避恶,还以饰物禳除灾祥,表现在人们佩戴和家门装饰两方面。

五月门户饰物禳毒,最早见于《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傩)止恶气。”红色绳索和印有五色的桃木板都是避邪吓鬼之物。到了南朝,门饰换成了艾草所束的人形。实际上早在战国时代人们已认识到艾的药用价值。北宋《东京梦华录》记开封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城内外争买艾人并钉于门上。这一风俗流传到现在。

端午节人们还在身上佩戴一些饰物。

资料图

五色丝线源远流长,东汉末应劭著《风俗通义》说:“五月五日,集五色缯避兵。”可知五月五日有用五色小块缯帛缝于胸前避兵之俗。汉代,流行以五彩丝系臂。《风俗通义》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避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资料图

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也有用条纹清晰的丝绣织成各种物品,互相赠送。

欢欢喜喜佩在胸前的香囊,是这一天亮丽的风景。香囊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萘、甘松等制成的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驱瘟散毒,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香囊的图案也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等,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小孩子一般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斗鸡、赶兔等;青年人么,最讲究了,尤其是情侣,图案当然也是表达爱意的。

总结一下,由各种习俗的流传,我们可知,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因为南方暑热、多蛇虫,端午的重要价值就是驱邪避疫,而北方因为气候原因,所以从习俗上没有南方热闹。但是,在吃粽子这件事上,南北对阵数千年,粽子的花样翻新也从未停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