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HBsAg),曾经叫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是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一种抗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最先出现的一项血清标志物。

一般在乙肝病毒急性感染的潜伏期末,也就是说在乙肝发病前的2~3周,或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前的10~60天,就会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出现,发病时达到高峰值,是乙肝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大多数的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后的4周内消失。如果发病后6个月还不消失,一般认为容易演变成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后不会发病,通常也叫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如果这类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时,单凭乙肝表面抗原是否阳性来诊断乙肝,就有可能造成误诊。另外还有十分之一的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在发病早期就能清除乙肝表面抗原,在这种病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是阴性的,而乙肝核心抗体IgM阳性,如果单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否作出乙肝的诊断,就有可能漏诊。

总的来说,乙肝表面抗原是诊断早期乙肝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惟一指标,应该结合肝功、三系统、肝炎病毒全项等化验结果,以及病史、症状表现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