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呼吸道病毒
(1)常见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依次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2)常见的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依次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
(3)老年人呼吸道病毒感染应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
(4)常见病毒类型及临床表现
常见病毒类型及临床表现 |
||
病毒 |
类型 |
临床表现 |
人鼻病毒 |
单股正链RNA病毒 |
鼻充血,鼻炎和咽喉痛,毛细支气管炎和AECOPD |
呼吸道合胞病毒 |
负单链RNA病毒 |
流感样表现,下呼吸道感染 |
人副流感病毒 |
单链RNA病毒 |
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则多合并基础疾病,且易合并混合感染 |
人流行性感冒病毒 |
单链负RNA病毒 |
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
人偏肺病毒 |
单股负链RNA病毒 |
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
肠道病毒 |
单股正链RNA病毒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咽峡炎 |
禽流感病毒 |
单链负链RNA病毒 |
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表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
SARS-CoV |
单股正链RNA病毒 |
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超过38℃、肌痛、呼吸困难、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有胸部X线片浸润表现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
单股正链RNA病毒 |
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
人腺病毒 |
双链DNA病毒 |
隐形感染、急性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发展为重症肺炎 |
人博卡病毒 |
单链线状DNA病毒 |
多数患者表现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
二、抗病毒药物
(1)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通过竞争细胞表面受体、阻止病毒吸附,阻碍病毒穿入和脱壳,抑制病毒合成,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阻断装配成熟等复制周期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而实现的。
(2)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广谱抗病毒药物、抗DNA病毒药物、抗RNA病毒药物、蛋白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抑制RNA合成类抗病毒药物。
(3)常用广谱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利巴韦林、阿比多尔,抗DNA病毒药物有更昔洛韦等,抗RNA病毒药物有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以及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原学、机体状况和药物抗病毒毒谱等综合确定。

(4)抗病毒药物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抗病毒药物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
|
药物 |
特点 |
广谱抗病毒药物 |
|
干扰素 |
作用机制: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广谱抗病毒药物 目标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2019nCoV 剂型:注射剂 用法:2019nCoV:IFN-α雾化吸入(推荐空气压缩或氧驱方法),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50μg,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2次/d 不良反应: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等 |
利巴韦林 |
作用机制:宿主介导功能,转录酶抑制剂,病毒诱变剂 目标病毒:各类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 剂型:片剂、胶囊、颗粒、注射剂、气雾剂、喷剂等 用法: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5g,2次/d,连用5d;片剂或胶囊成人一次0.15g,3次/d,疗程7d。 不良反应:溶血性贫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消化道反应 |
阿比多尔 |
作用机制:血凝素抑制剂,集融合阻断、免疫调节为一体,抗RNA和DNA病毒 目标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2019nCoV)和肠道病毒 剂型:片剂 用法:口服。成人一次0.2g,3次/d,服用5d 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腹泻、头晕和血清转氨酶增高 |
抗RNA病毒药物 |
|
金刚烷胺 |
作用机制:M2离子通道阻滞剂 目标病毒:甲型流感 剂型:片剂、胶囊、颗粒、糖浆 用法:口服。成人一次200mg,1次/d或一次100mg,每12h一次 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
金刚乙胺 |
作用机制:M2离子通道阻滞剂 目标病毒:甲型流感 剂型:片剂、胶囊、颗粒、口服溶液 用法:口服。成人一次100mg,2次/d 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
奥司他韦 |
作用机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目标病毒:甲型、乙型流感 剂型:胶囊、颗粒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75mg,2次/d,共5d 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反应,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
扎那米韦 |
作用机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目标病毒:甲型、乙型流感 剂型:胶囊型吸入粉雾剂 用法:2次/d,每次2吸(即2X5mg),连续5d,每天的总吸入剂量为20mg 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系统反应 |
帕拉米韦 |
作用机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目标病毒:流感病毒包括:H1、HA、H9N9等系列病毒引起的流行感冒,奥司他韦不能控制的重症型流感 剂型:注射剂 用法:一般用量为300mg,单次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min。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用600mg,单次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40min。症状严重者,可1次/d,1-5d连续重复给药 不良反应:腹泻、白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胞减少、蛋白尿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
作用机制:蛋白酶抑制剂,抗RNA病毒 目标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SARS-CoV,2019nCoV 剂型:片剂(洛匹那韦200mg/利托那韦50mg) 用法:口服。推荐剂量为2片/次,2次/d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通常为轻中度 |
三、抗病毒治疗策略
(1)对于非高危人群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不建议常规予以抗病毒药物;但对高危人群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建议早期予以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治疗。
(2)对于SARS-CoV尚未发现特异性治疗药物,可考虑选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3)对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尤其是H1(H1N.)、HA(HAN.)、H9N9等系列病毒,可选择神经氨酸酶抑制帕拉米韦。
(4)对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病毒,可选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
(5)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选择α-干扰素、磷酸氯喹、利巴韦林、阿比多尔等,但不建议同时使用3种及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用。
(6)利巴韦林的抗病毒疗效确切,但一般需要联用奥司他韦等药物。
(7)干扰素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
(9)阿比多尔可以用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
(10)抗病毒药物一般在起病48h之内或是首次就诊后给予,药物的使用时长一般根据药物的疗程确定,原则上不超过10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