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三味书屋是哪三味(读余偶拾 | 关于“三味书屋”)

2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06 11:00:11    

《青岛日报》读书版以“三味书屋”为刊名,自然是取自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上学读这篇课文时,曾求教于语文老师,答曰“三味”通“三昧”,此佛家语,引伸来可以理解为专思寂想,便可得书中奥妙或诀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对这一解释几十年来我一直有些“惑”,遍查能够找到的辞书,都没有诠释“三味”的词条,连新近出版的洋洋五千余万字数十万词目的《汉浯大词典》,“三字打头的一千多个词中,也没有“三味”,很令人遗憾。

近日翻检旧报,1992年3月12日《羊城晚报》一则文史小语,对“三味”的解释颇合情理,读后顿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据说,“三味书屋”之名乃书屋主人兼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所定,但未见其作过解释,后人解释甚多,有两种较切原意。

其一,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说,“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如醯(音希)醢(音海)。”稻梁是粮食,肴馔指鱼肉一类荤菜,醯是醋,醢是肉酱,借指调味品。经、史、诸子百家为旧时书的三大不同类别,读来自然各具风味。

其二,“三味”出自古书《增广诗句题解汇编》。该书卷四《邯郸书目》云:诗书,味之太羹(肉汤);史为折俎(切碎的肉);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此解与前者相近,也许同出一源,因为前者是口头追忆,有些误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将读书与饮食类比,古已有之。读书仔细体会称为“品味”,读到妙处叫“脍炙人口”,遇到败笔则“味同嚼蜡”,这些也多少可以说明上面对“三味”的解释较为贴切。(原载《青岛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