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榆树市属于哪个市(榆树市多措并举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谱写“天下第一粮仓”的强农华章)

3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02 19:21:25    

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腹地、美丽富饶松花江畔的世界著名黄金玉米带,盛产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是全国第一产粮大县。榆树市(最新统计)户籍人口119.5万,常住人口83.6万,幅员47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88.31万亩,其中纯黑土地面积577.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8.22%。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70亿斤阶段性水平。自2004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县(市)第一名,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美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生态文明先进县(市)、文化先进县(市)和绿色宜居城市。

近年来,榆树市委、市政府把抓好粮食生产放在突出的位置,凝心聚力,多措并举,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春之声,唱响种粮“协奏曲”

春耕时节,走进榆树境内,一望无边黑土地,美丽富饶大平原,无愧是“天下第一粮仓”。据农业部门专家介绍,榆树市大力实施全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机耕已成为农业春季播种的主旋律。榆树市以支持农民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先导,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向大型农机具和先进智能(无人驾驶)农机具倾斜,玉米免耕播种机、高架植保机、深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现代农业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2021年,全市新增大型农机具4000多台套,各类拖拉机拥有量达到6.1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3.9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9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榆树市副市长闫伟说,全程农机化为榆树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粮食生产上,榆树市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

坚持责任到人。按照中央抓粮食生产党政同责的要求,签订市乡两级粮食生产责任状,把粮食生产主要指标分解到乡、村、组,具体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担责任,从而形成上下贯通的抓粮食生产组织保障体系。通过大力宣传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在发展粮食生产上让农民吃上定心丸。2022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65.1万亩,为夺取粮食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坚持政策到户。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民种粮补贴政策,各项种粮补贴地方财政做到不挤不占,全额保证在资金到达县级财政一个月内发放到户。2021年,全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89亿元,玉米、大豆、水稻生产者补贴4.7亿元,生产资料差价补贴7165万元,平均种粮农民每亩地补贴达到200元,是近年来农民得到财政转移性收入最多的一年。

坚持金融到位。为保证困难农户种地需求,每年都积极协调银信部门为粮食生产者发放信贷资金。2021年,通过主管领导督导,落实种粮信贷资金20.7亿元,比上年增加2.6亿元,为粮食企业发放信贷资金15.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8亿元。同时,从省市争取农业发展资金2800万元,支持12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生产条件,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开展两个“三品一标”创建,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变,让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感受到粮食生产有奔头、有效益、有潜力,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保险到田。2021年,从实际需要出发,大幅调增玉米、水稻作物保额,平均降低保费费率2%以上,在成本保险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全成本保险试点,粮食生产风险保障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全年落实保费资金1.1亿元,落实粮食作物参保面积319.8万亩,切实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种粮积极性。

夏之色,绘就抗灾“锦绣图”

夏季是农田管理重要时节。榆树市着力推广应用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绘就了抗灾保收的锦绣图。

榆树市农业中心负责人杨洪涛说,过去一家一户病虫害防治,不仅用工多、费用高,而且常常是摁住葫芦起了瓢,防治效果不理想。自2014年起,市政府筹集资金,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开展旋翼飞机航化作业,成立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12家,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了可靠保障。2021年,累计投入资金4120万元,实施水稻稻瘟病飞防作业面积85万亩,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415万亩,玉米提质增效促熟面积54万亩,水稻提质增效促熟面积23.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榆树市为加快产粮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不断筑牢粮食生产基础,让榆树农业强起来。截至2021年,先后投入农业项目资金30.37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8.6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40%。2022年,在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夯实田、林、水、电、路等农业基础,有效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目标。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丛百元介绍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我们推广旱田水肥一体化和全程大型农机化成为现实。实施水肥一体化和全程大型农机化,同比每亩地节约化肥等种粮投入300多元。”

榆树市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9年开始,实施“一江(松花江)两河(卡岔河、拉林河)”护岸治理、卡岔河清淤、“引松入榆”等水利工程,对五大灌区进行改造,改造河道340公里,提高了防洪灌溉能力,把住水利这一农业重要命脉,困扰沿岸乡镇多年的水患得到有效治理,确保了30万亩二洼地旱涝保收,助力榆树农业健康发展,每年估算可减少粮食损失3亿斤。

榆树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推进土地复耕复垦,全面彻底清除违规大棚房、关闭禁养区、有效利用废弃砖厂等闲置土地、巩固拓展“六必拆”成果。2021年,通过复耕复垦等措施,全市新增耕地面积1.6万多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1.9万亩。

与此同时,榆树市大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投资916万元,建成30个人工作业防雹站,购置8部增雨火箭车,进行大规模移动增雨、防雹作业,在确保稳产高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秋之韵,结出科研“丰收果”

秋收时节,放眼榆树大地,一派丰收美景。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榆树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全力战胜风雹旱涝多种自然灾害,再夺农业大丰收。据初步测算,粮食产量可突破8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榆树市农业农村局长张敬甫介绍说:“榆树市之所以农业连年大丰收,着力实施全域黑土地保护功不可没。”在强化保护性耕作方面,2021年以来,建立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区3个、千亩保护性耕作示范点53个,2022年,保护性耕作达到312.39万亩。主要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条耕技术和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有效解决了低洼易涝和冷凉地块保护性耕作难题。在测土配方施肥上,2022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耕地面积80%以上,所有地块都有相对应的测土配方施肥表,并及时下达到镇、村、组。在土壤改良上,2022年,推广“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技术改良土壤达16万多亩,有机肥施用量达到1000公斤/公顷。同时,推广粮豆轮作、秸秆还田、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耕地质量。

在推广粮食高产高效示范方面,积极谋划种好三块田(旱田、水田、菜田),打好三张牌(产量牌、绿色牌、效益牌),依托省农科院建成旱田、水田、菜田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高产良种研发和应用。通过示范引领,推进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坚持种好旱田,打好产量牌,通过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加快培育高产玉米品种,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在旱田区,建设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区,由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示范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展示在保护性耕作等多种先进农业栽培技术模式下,所引领的高产攻关。同时,建设现代农业标准化试验区,由榆树市源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示范的良种研发应用技术,集中展示玉米52个品种,高粱15个品种,大豆26个品种,杂粮杂豆和蔬菜9个品种。

坚持种好水田,打好绿色牌,通过水稻科技园区建设,打造万亩绿色水稻良田,全力提升榆树大米的品质。在水田区,建设延和乡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研发培育的水稻品种吉粳830、吉粳325、吉粳816、赋育333,在全市得到大面积推广,增收效果明显。坚持种好菜田,打好效益牌,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加快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乡镇、特色棚膜产业园区,促进特色蔬菜基地因地制宜区域化发展,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屯一项”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

榆树市大力发展园艺、特色产业,使农民腰包鼓起来。2021年,园艺作物面积37万亩,其中棚膜面积7.2万亩,园艺特产总产值80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能。刘家镇永生村认真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速冻粘玉米生产基地、特色红菇娘种植基地、食用百合种植基地、苗木花卉基地、榛子林种植基地,同时,家鸡、大鹅和黑猪养殖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成为永生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增长点)、乡村旅游(建成观光采摘园16栋、在建42栋,垂钓园占地12万平方米)、兴建果园和开发经济林等,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

截止2021年末,永生村水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提升,村民饮上了安全的自来水,用上了放心电,走上了村通水泥路,住上了安居房,实现了主要街路绿化亮化,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同2016年相比增长83.7%;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同2016年相比增长6倍,成为全省示范创建和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先后被长春市评为美丽乡村,被吉林省评为文明村。八号镇北沟村更是因棚膜产业蓬勃发展,走上脱贫致富道路,2020、2021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

推广粮食标准化生产方面,2022年,榆树市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提升绿色食用农产品生产水平。创建绿色有机示范园区14个,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3.6万亩,“两品一标”企业发展到24家,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方面,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冬之趣,掀起产业“振兴潮”

现在的榆树市早就没有传统的 “猫冬”习惯,全市上下积极变冬闲为冬忙,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走进榆树市,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乡村大米精加工产业、玉米深加工产业、鲜食玉米细加工产业,正是振兴发展的旺季。此时更是草编加工大好时节。近年来,榆树市草编秉承发展绿色产业的宗旨,坚持点草成金的理念,突出天然、环保、低碳的特点,以草和玉米叶为主要原料,生产加工女包、礼品包装、工艺品、装饰品、大型园艺草雕等1000多个品种的系列草编工艺品,榆树市巾帼草编专业合作社和榆树市青岳草编合作社引领榆树草编产业快速发展,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大奖。榆树草编带动了全市乡村2000多名妇女创业就业,草编工艺品不仅走红大江南北,而且远销国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1年,已签订较大草编订单达1.6亿元,成为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的新兴产业。

榆树市不仅在草编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而且在强化产业融合上创新路,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后劲。

加快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起来。榆树市着力建设百万亩饲料玉米生产基地、百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百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和两万亩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在鲜食玉米产业增收上,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鲜食玉米产业遍布各乡镇,年产值突破5亿元。2021年,陆路雪食品有限公司鲜食玉米生产规模达到1.3亿穗,产值实现2亿元。在原料玉米产业增值上,通过建立玉米原料生产基地,着力打造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吉林生物能源(榆树)有限公司等玉米深加工企业提升转化能力项目,进一步推动了过机转化增值。2021年,榆树市玉米加工企业106户,年创产值187亿元。

加快把农产品加工业搞起来。坚持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两篇文章,着力打造健康食品、玉米化工、优质水稻、饲料加工、大豆、白酒等产业。抓谋划,理清发展思路,坚持产业先行。把产业发展作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结合本地实际,研究谋划产业发展新思路,及时建立十大产业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抓招商,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榆树市营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各界精英投资兴业搭建了广阔舞台,产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加快把农产品品牌树起来。近年来,榆树市坚持品牌强农战略,着力打造玉米黄金、大米白金、农特产品纯金“三金”品牌。通过创建玉米现代产业园等方式,不断优化玉米产业链条,榆树玉米被国家评定为“中国好玉米” “中国好粮油先进县市”,通过产品推介,榆树玉米“黄金”品牌越来越响,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建设、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全程化追溯的“绿色有机稻米品牌工程”,不断优化榆树大米“白金”品牌。“榆树大米”被评为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和最受欢迎的农产品。积极推广榆树黑猪肉、豆制品、棚膜蔬菜和系列纯粮白酒等农特产品,不断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持续打造农特产品“纯金”品牌。实现了农产品市场畅销,保值增值,加快了粮食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步伐。

加快把农产品市场连起来。通过展会活动和网络媒体等渠道开拓市场,助推榆树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目前,榆树市优质大米、纯粮白酒和绿色蔬菜等农特产品已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产业,名优产品不仅走红大江南北,而且远销国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