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肠癌的症状有哪些表现(大肠癌会有哪些症状?身体出现3个症状赶快就医)

2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25 13:32:15    

曾有一名任职消防员的55岁男士,有天突然发现大便出血,证实患上了大肠癌第2期。回顾他的病史,始知原来他认为自己身体强壮,绝少生病,故此过去多年都没主动接受筛查,甚至持续便秘和腹泻了数月也没有看医生,对确诊癌症深感意外。

没病没痛不代表不会患上大肠癌。其实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成,过程需要数年至十年,只要我们在这段期间主动接受筛检,一旦发现息肉便可将其切除,防止它演变成肿瘤。国外指引建议45岁以上便要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否则待病症出现时可能已经太迟。

一、大肠癌会有哪些症状?看见3症状赶快就医

大肠为身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摄取的营养会优先在小肠被吸收、再由大肠负责水分及维生素的回收、处理排泄。当大肠有状况时,就会影响消化器官和排便。因此大肠健康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临床上大肠癌病人统计最常发生的三大症状为腹胀腹痛、血便带有黏液、明显排便习惯改变。其他症状还包括便秘、大便变细、体重下降、贫血、触摸到肿块等。这些虽非专一性症状但相对常见。当自觉有疑似症状时应至肠胃科或大肠直肠外科,接受进一步检查。

二、大肠镜检查真的有那么可怕?

随着大家养生意识都在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大肠癌的筛查意识却还是比较低的。如果本身有家族病史或最近发现大便习惯改变,例如持续便秘或肚泻,甚或是大便出血等典型症状,应尽早接受大肠镜检查以检测息肉及癌变。

除了主动出击的意识较低,大肠镜检查前的准备过程也令不少人望而却步。大肠镜检查前一天需要饮用清肠剂,惟传统的清肠剂对许多人而言较难入口,而且每次检查前需饮用1至2升,临床上不少人饮用量不足,但这可能令大便无法排清,若然大便堵塞于肠道,就不能看清内裡状况,减低检查准确性,有些人更因此要中止检查,另外安排时间重新照肠镜。

不过,这个洗肠困局随着新型洗肠剂的出现有望被打破。现时较新的洗肠剂摆脱难闻气味,味道似橙汁,较为人所接受,而且只需饮用150至200毫升,继而饮用1至2升其他饮料,例如电解质饮品、无渣果汁或清茶等,重复一次便可︰由于它具备放泻功效,能刺激肠道排便,故此饮用份量较少,但要留意本身年纪太大或心脏及肾脏功能较差人士未必适合饮用。

检查前3天开始低渣饮食也是非常重要,建议避免高纤维和难消化的食物,例如红米、糙米、奶类制品、煎炸和油腻食物。蒸蛋、蒸豆腐和煮熟的肉类是可以吃的。事前一天最好只吃流质食物,以确保检查顺畅。

实际上,大肠镜检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相反,只要我们好好配合医生,感觉也不会那么难受。如果实在觉得害怕,大家还可以选择无痛大肠镜检查。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符合年纪的朋友应尽早进行大肠癌筛查,以免有症状时已经太迟。预防及治疗大肠癌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风险,我们应与医生讨论,并按身体状况、病情及承担能力等,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三、饮食习惯要先改!3招预防大肠癌

癌症总是让人闻之色变,所以更要一起藉由正确的饮食习惯以防范罹癌风险。若平时饮食生活习惯不佳、或有相关家族史者,也可以提早自费检查,多一份预防也能多一点安心。虽然筛查能够发现早期大肠癌,但是我们需要做的还有预防大肠癌。在临床上,预防大肠癌的一大重点为饮食习惯的改善,再加上维持良好的排便习惯与运动,可避免年纪轻轻癌症就找上门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两多一少:多运动、多蔬果、少红肉为预防大肠癌的健康秘诀:

1.多运动

肥胖的人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1-2倍,而21-25%的大肠癌可归因于身体活动不足,因应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鼓励民众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运动防癌又防疫。

2.多蔬果

每日建议食用3份蔬菜与2份水果,蔬菜1份大约是煮熟后半个饭碗的量;水果1份相当于1个拳头大小。各色蔬菜带有维生素A、维生素C、铁、钙、植化素等多种营养素;其中的膳食纤维可维持肠道健康,增强对伺机入侵的病菌的抵抗力。

3.少红肉

国际癌症总署指出,每天摄取超过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红肉(猪、羊、牛)会增加17%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因此,呼吁民众少吃麻辣锅、吃到饱或烧烤,且应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对肠胃造成负担。

总结而言,我们大多数人普遍对大肠癌筛检的意识不高,特别是平日较少病痛、体魄强壮的人,很多时以为这种癌症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总以为只有年老体弱者才是大肠癌高危族,事实上,不少确诊晚期大肠癌的个案,都是日常甚少病痛的壮年人士,这亦令他们忽略预防这个癌病的重要性。有研究指出,大肠癌是少数可以透过检测作预防的癌症之一,年届45岁的朋友应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尽早筛查癌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