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五四运动的由来和历史事件(勿忘历史–伟大的“五四运动”)

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17 13:20:17    

今天是五月四日青年节。在享受节日给我们带来假期的同时。来了解下节日的起源—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运动背景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新的共和政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陈独秀与青年杂志

社团组织在中华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经过四年多的战争,一战终于走向结束。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协约国,宣布对同盟国作战,支援了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到欧洲支援,牺牲了2000多人。为取得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1919年协约国为了瓜分同盟国的利益开始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和会。

巴黎和会会议

会议以建立世界永久和平为标榜,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中国最初连参加和会的资格都没有,后来在美国的支持下,勉强被允许参加。,但中国代表没有获得参与决策的权利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

1919年4月30日,美、英、法三国会议决定:德国将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于日本,日本将德国租借地及其他政治性权利交还中国,但保留经济性权利。由于日本反对,最后的条约文本只写明德国将其让与日本,而“于交还中国一层不提一字”。

运动经过

5月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法政专门学校、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下午二时,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以及工业、农业、医学、政法等十几所专科以上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21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并火烧签订21条时的外交次长、卖国贼曹汝霖的家――赵家楼。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

五四运动 孙景波 油画

反动军警当场逮捕32名爱国学生。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更激起了社会各界义愤,纷纷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开始总罢课。6日,天津、上海等20多所院校行动起来,声援北京学生。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也纷纷谴责反动当局。6月1日,反动政府接连发出两道命令:一道为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一道诬蔑学生爱国斗争为非法行为。卖国竟然有功,爱国反而有罪,反动当局的罪恶行径,刺痛了爱国学生和民众的心,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了。

6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2000余人走上街头,展开反帝爱国演讲,当天有170名学生被捕。4日4000多名学生上街演讲,又有700余人被捕。消息传到上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工人阶级挺身而出,投入反帝爱国斗争的行列,发起影响深远的“六五”政治大罢工。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

6月5日上午,上海日商第三、四、五纱厂5000多名工人在“不替仇人做工”的口号声中首先宣布罢工。下午,陆家嘴、杨树浦一带多家工厂的2万余工人投入反帝爱国大罢工。随后几天,上海各行业的工人积极响应,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10日形成全市总罢工,并发出誓言:“不达惩办曹、章、陆目的,誓不开工”。在此前后,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三罢”高潮。

北京、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济南、青岛、天津、南京、杭州、宁波、武汉、南昌、扬州、安庆、厦门、广州、西安、沈阳、成都、昆明等100多个大中城市,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形成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浪潮,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

北平学生举行游行

运动结果

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条约规定:

  • 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
  • 原驻青岛、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日军应立即撤退;
  • 青岛海关归还中国;
  • 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

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但是中国通过该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运动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次大罢工为标志,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运动纪念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