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由来(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巴铁”始末:1965年中国挽救巴基斯坦亡国危机)

2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16 15:16:47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巴基斯坦国家代表队进入鸟巢的那一刻,现场的全体国人,为之爆发出了长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因为就在不久前的大地震中,巴基斯坦以举国之力援助中国受灾民众。

巴方总统第一时间亲临大使馆,对中国政府,以及受灾人民表示慰问,表示:“中国兄弟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当时的灾区急需帐篷,而巴基斯坦是所有捐赠国家中,数量最多的那一个,足足有两万多顶。

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相较于整额捐赠,巴基斯坦的帐篷数目精确到了十位数,我们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巴基斯坦为了支援中国,将自己国内的所有帐篷都运了过来。

考虑到这是一笔巨大开销,我们向巴方提出了经济补偿,但被拒绝。

当巴基斯坦最大的两架运输机,满载着救援物资向中国飞来时,与物资一同到达的,还有巴方的28名医生,以及翻译等辅助人员共同组成的医疗队。

为了尽可能多的装载物资,运输机上的所有座椅都被拆掉,医疗队成员蜷缩于物资间的夹缝里来到了中国。

到达中国后,在被询问后勤要求时,他们的领队开心地表示:“不用操心这些,我们是来救人的,有菜叶吃就行!”

北京奥运会上长久不息的掌声,始于此处,却不绝于此。

在国家交往之中,我们很少会用“铁”字去形容两国的关系,然而,中国与巴基斯坦做到了。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巴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巴友谊

一 巴铁:一张价值200亿的反对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美国的头号敌人。

为了遏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在联合国会议上,提议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制裁,以达到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计划提出之后,在美国的一番拉拢和威胁下,联合国内的许多成员国都对此表示赞成。

最终,这项制裁提案以213票赞成,23票弃权,2票反对通过,就当时的外交形势而言,中国所面对的压力,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但这也不禁让人好奇,是哪两个国家,敢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唱反调,投出反对票。

这两个国家,一个是巴基斯坦,另一个是古巴!

相对于巴基斯坦的反对票,古巴比较容易理解,毕竟在联合国中,古巴本身就有着“反美专业户”之称,两国之间有着血海深仇,越是美国想要做成的事,古巴越是与之对立。

从制裁中国的计划诞生之初,美方也没想着能把古巴拉拢到自己这一边。

而对于巴基斯坦投出的反对票,是完全出乎美国人意料的。

因为就在制裁计划成型之初,美方就在私下里联系过巴基斯坦,表示只要巴方在联合国会议上赞成制裁中国,就会得到许多好处。

其中包括,美方会为巴基斯坦提供大批的先进军事物资,这些武器装备的列装,可以使巴基斯坦军队的实力得到迅速提升,对于国土安全长期受印度威胁的巴方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天大好事。

除此之外,美方还许诺了5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这对于经济发展迟缓的巴基斯坦,也是极具诱惑力的。

在说完好处之后,美方自然不忘警告巴基斯坦,如果投反对票会是什么后果。

首先,美国将会立刻中止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发的坦克项目。

在当时,这款坦克的研发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美方撤资,这款能列装巴基斯坦陆军的“大杀器”就意味着泡汤。

巴基斯坦在听完好处,以及不顺从的结果之后,并没有立刻说好,或是不好,而是选择了沉默。

这让稳操胜券的美方认为巴基斯坦是选择默认了,毕竟在国际交往之中,利益是亘古不变的原则,再者以巴基斯坦的国力,投不起这张反对票。

美国人痛痛快快地把500万美元打到了巴基斯坦的账上,准备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然而,就在联合国会议当天,美国信心满满地提交了制裁提案之后,就在最终表决的关键时刻,巴基斯坦代表豪迈的投出了第一张反对票,并且提出这项提案是不合理的,是联合国干涉成员国内政的行为。

美方立刻意识到自己被耍了,在会后,气势汹汹地中止了与巴基斯坦之间展开的全部合作项目,并且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对巴基斯坦展开了立体化的全面打击。

巴基斯坦对此毫不服软,联合古巴等48个不结盟国家,提出了一个反对制裁中国的议案,但在美方的干涉下,最终不了了之。

而美方的报复,比预期的更加猛烈,在制裁事件之后,美方大量增加了对印度的军备订单,这给巴基斯坦的边界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巴基斯坦之前向美国选购了一批武器装备,当时定金已经交付,但因为巴基斯坦的这张反对票,美方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拒绝交付装备。

这一张反对票,让巴基斯坦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一时之间,国计民生凋敝。

而巴基斯坦政府,并非不知道这张反对票招来的严重后果,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么做,其中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原因。

因为,中国对巴基斯坦有救国之恩!

二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国力挺巴基斯坦

有关巴基斯坦,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悲观而又引人深思的话:“巴基斯坦已经被全世界所抛弃!”

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了解一下当时的巴基斯坦究竟经历了什么。

二战结束之后,全球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原属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印度,寻求民族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美国与苏联同样渴望瓦解旧时代的殖民体系,因此对印度的独立给予了支持。

在多重压力之下,英国人提出了“蒙巴顿方案”,根据方案内容:英属印度会根据宗教信仰分裂成两个国家,一个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另一个是信奉印度教的印度联邦。

英国人以分裂的方式解决印度独立问题,是为了防止对方日后壮大,以此维系自身利益。

印巴分治正式形成之后,《蒙巴顿方案》的恶性效果开始突显,两国就克什米尔问题,一直存在领土争端,没有商定出具体结果。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是印巴分属前的最大土邦之一,地处亚洲中心地带,战略地位超然,

即是印度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也是巴基斯坦的首都屏障,无论克什米尔归属于谁,另一方都不会善罢甘休。

克什米尔问题是《蒙巴顿方案》中的关键一环,它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使之彼此消耗国力。

而克什米尔地区的另一特殊之处,就在于当地七成居民是伊斯兰教徒,唯独话语权较大的领导级人物,是印度教信徒,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印巴两国的争斗更加激烈。

在之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相继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争,中国作为邻国,不可避免的卷入到地缘政治之中。

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于1947年,当时克什米尔的土王哈离辛格宣布该地区归属于印度,并与印度政府签署了正式合并协议,这招来了巴基斯坦,以及当地伊斯兰信徒的强烈反对。

双方在同年年底展开大规模军事冲突,但最终并未通过战争方式解决争端,印巴两国只能将问题提交于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裁判。

最终,安理会决定将克什米尔问题交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己决断。

此项方案立即遭到印度的反对,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伊斯兰信徒远远多于印度教。

双方剪不断,理还乱,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在1949年7月,于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各立堡垒。

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两国深知克什米尔问题无法长久保持和平,纷纷选择备战。

而在备战的方向上,双方截然不同,印度的领土继承了原英属统治下的大片工业区,相较于巴基斯坦财力雄厚,为了应对后续战事,选择了增强军事实力,于是向西方国家购买大量的武器装备,列装军队。

巴基斯坦相较于印度的雄厚财力,只能扬长避短,将备战的方向放在了外交关系上,企图以盟友的数量,来弥补军事上的短板。

1954年5月,巴基斯坦与美国达成了《巴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巴方以建立通讯为代价,得到了美国的承诺,在巴基斯坦受到武装侵略之时,美方会为之提供援助。

此外,巴格达条约于同年签订,巴基斯坦再次与英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建立同盟关系。

那么,巴基斯坦用“朋友”的数量,让印度投鼠忌器的行为,结果如何呢?

随后发生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对此给出了答案,也成为了中巴关系的转折点。

1965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再次就克什米尔的边境争端问题发生冲突。

这次双方都是不宣而战,并且战争热度迅速升级,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枪林弹雨,炮声阵阵。

最终,印度军队在火力优势之下,攻占了巴基斯坦军队控制线附近的大量战略点,一时之间,巴方军队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巴基斯坦外长布拖当即向全世界的盟友发送援助请求:“巴基斯坦迫切需要有道义和守法的国家前来支援!”

但让巴基斯坦傻眼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平日里好言好语的队友,此刻纷纷选择作壁上观,无动于衷。

英国不复往日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对于此次战事保持中立态度。

美国虽然战前信誓旦旦,但此时为了国际战线上的战略平衡,选择了和印度保持良好关系,无视了巴基斯坦的求援申请。

同为伊斯兰国家的伊朗表示自己国力弱小,只能为巴基斯坦提供石油和可容纳两百张床位的医院,而土耳其则为巴基斯坦提供了500万美元的军事物资。

这些帮助,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

战场上节节败退,昔日信誓旦旦的盟友毫无作为,这就是巴方领导人所说“巴基斯坦已被全世界抛弃”的背景。

就在巴基斯坦举国上下陷入恐惧,以至于绝望的时候,社会内部的精英阶层,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就保持着良好关系,巴方也是第一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国家之一。

但在国际阵营选择上,我方身在社会主义阵营,而巴基斯坦就台湾等问题,紧随美国等西方国家之后。

因此,中巴关系在最开始,只是开了个好头,没有任何的后续发展。

甚至于为了讨好美国,巴基斯坦在1959年还和对方签订了一个只针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双边安全协定。

但是当求援信送到中国的时候,我们面对有亡国危机的巴基斯坦,义无反顾地给予了援助。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舆论和外交方面的支持,第二阶段是军事方面的支持。

因为早在1962年,中印之间发生过边境冲突,中方深知印度的贪婪本性,在得知印巴开战后,中国的官方媒体,纷纷谴责印度的非法入侵行为,并义正言辞的表示:“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反击印度武装挑衅的自卫行动。”

1965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针对印巴交火事件发表严正声明,要求双发停止敌对状态,并且撤回到同年8月5日之前的位置,安理会的这份提议,明显模糊了印度入侵克什米尔的事实。

中国对此发出强烈抗议,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如此草率地处理问题。

随即,中国政府发表强硬声明:“印度非法侵略巴基斯坦的行为,需要周边邻国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加大在印巴纷争上的影响,同年9月8日这天,中国外交部照会印度政府:“印度方面跨界到中国境内修筑的工事,是侵犯中国领土的非法行为!中国要求印军立即拆除在中锡边界,中国境内和边界线上构筑的全部工事,撤走非法盘踞与此地的全部印军,送还抢夺中国牧民的社畜。若不立即停止对中国的一切侵略和挑衅活动,后果自负!”

在此次外交声明的末尾,我方再次一针见血地指出:“关于印度方面对邻国的入侵行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是不得不给予重视和防范的!”

这份充斥着“勿谓言之不预”色彩的外交声明,使得印度领导人一时间心惊胆战。

因为任何的外交宣言,都是建立在军事实力之上的,早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不可一世的印度军队,就已经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的找不到北了,更何况中国陆军的威慑力,连美国等西方强国,也要为之胆寒。

有了外交声明,以及军事实力的威慑之后,毛主席又适如其道的掏出了第二张底牌,既是出兵,对印度进行军事警告。

1965年9月中旬,毛主席在庆祝全国第二届运动会的会议上,决定出兵中印边境,并要求军队在巴基斯坦最近处的中锡、中印边界,进行一定的武力干预。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同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正式向印度驻华大使递交了一份不容拒绝、不容商议的通知:“限印方72小时内,必须清除在中国边境的所有工事!”

两天之后,中国边防士兵果断的将在边境制造骚乱的印军打了出去。

中国的强势声援,让印度不得不思考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中,中方的态度。

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还远未结束,为了有效支持巴基斯坦的军事反击,中方将一百门75型无后座力炮,以及一万发炮弹,两百辆坦克赠送了出去,这些坦克都是从中国陆军的一线部队,成建制的抽出,以此可见我方的重视程度,并且后续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进入巴基斯坦境内。

根据官方统计,截止到战争结束,中国给予巴基斯坦的援助已经有数亿之多,这对于尚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于一场大出血。

最终在中国的支持之下,战场局势发生逆转,印度不得不停战。

1966年1月,印巴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和印度承诺就克什米尔问题“不使用武力,而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

而这场和平,并未持续太久。

1971年11月,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为了实现吞并巴基斯坦的最终目的,印度这次可谓是煞费苦心。

就开战时间而言,是极为讲究的,每年的11月份,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口都会被大雪掩盖,在这样严峻的天气之下,中方无法在边境进行有效的兵力集结,印度希望以此达到阻止中国干预战争的目的。

并且,印度与苏联在同年8月签订了《苏印合作条约》,以此使中国北方边境压力骤增。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印度的17万大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进攻巴基斯坦,并且印度的海军也已封锁了孟加拉湾,切断了巴基斯坦从海路增援东巴守军的可能。

而在同年12月的内阁会议上,甘地夫人明确指出作战目的:解放孟加拉;占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消灭巴基斯坦军队主力。

如果这些战略目的真的实现,巴基斯坦将会随之亡国。

此时的巴国领导人深知在亡国危机之下,唯一能够相信的,并且能帮助到自己的只有中国。

但针对于北境的压力,中方没有立即表态。

于是,印度认为中国会放弃巴基斯坦,便集结全部兵力,企图一举拿下克什米尔地区,完成最终战略目标。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中国亮剑了!

叶海亚·汗

中国于1971年5月,向巴基斯坦投入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贷款,紧随其后的是一份严厉声明。

“如果印度企图颠覆西巴基斯坦叶海亚·汗政权,中国军队会向印度军队进行炮击,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出兵。”

随即,我国边境军区进入紧急状态,持续增兵和囤积战略物资,并向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承诺:“中国可在72小时内向边境调动部队!”

随后,中国向印度发布外交照会,谴责印度在中国边境内进行地图测绘,这是在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中国军队开始往中锡边境靠拢,以此借道进入战场。

印度此时深深的意识到,这是中国在找出兵的理由了,并且喜马拉雅山口的大雪是挡不住中国军队的。

一时间,十年前的中印自卫反击战溃败场景历历在目,印度只能选择既定战果不再扩大。

同年12月16日,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

在印巴冲突中,中方对巴基斯坦最大的支持之一,就是巴方空军部队的建设。

在当时自身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拿出了最好的战斗机歼-6,将其赠送给巴基斯坦的空军。

为了让巴方空军尽快上手,当时,有15名巴基斯坦飞行员被秘密送往中国,进行训练。

在完成训练之后,和这些巴基斯坦飞行员一同回国的,还有10架歼-6战斗机。

以此为核心,巴基斯坦组建了新空军,在随后的空战中,先后有6架印方战机被击落,大大的缓解巴基斯坦所面对的空中压力。

而在之后的40年时间里,歼-6战斗机为了巴基斯坦的领空安全,不断建立功勋,被巴方人民冠以“空中卫士”的荣誉称号。

一直到2002年,巴基斯坦的最后一批歼-6战斗机才退役,为了纪念歼-6在中巴友谊中的贡献,巴基斯坦军方决定,将其中一架歼-6战斗机涂上中巴两国的国旗,永远的安放在空军基地中展示。

而为了两国关系的长久发展,中巴两国合作修建了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喀喇昆仑公路。

截止1978年完工,中巴两国为修建这条公路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共有近900名中巴工人牺牲。

为了纪念这些在建设工程中牺牲的英雄,中巴两国政府在巴基斯坦北部修建了一座陵园。

一位名叫艾哈迈德的巴基斯坦老人,自愿担任守陵人,用自己的余生守护着这份珍贵的中巴友谊。

今天的喀喇昆仑公路,已经成为中国沟通南亚次大陆的唯一陆路通道,对巴基斯坦的北部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为后来的中巴经济走廊奠定了绝佳基础。

三 瓜达尔港:巴铁为中国打破马六甲困局

2013年,巴基斯坦以支付巨额违约金为代价,从新加坡手中提前收回瓜达尔港,并将此作为一份礼物,租给了中国,为期40年,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份巨大惊喜。

因为瓜达尔港的存在,为中国解决了一个困扰半世纪的难题,马六甲困局。

我们都知道石油是现代工业中最重要的能源,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更是达到了惊人数字。

为了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每年都要从波斯湾进口大量石油,而在波斯湾通往中国的石油通道上,有一条狭隘的海上交通要道,那就是马六甲海峡。

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有八成都要经过此地!

为了能够顺利的通过,中国政府每年都需要向新加坡政府交纳巨额的过路费,但这也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平安,因为美国在新加坡设有军事基地。

一旦国际形势发生突变,马六甲就会成为阻断中国石油运输的致命关卡,届时,中国的工业发展,乃至全国经济,都会迎来寒冬。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政府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开发北极航线,向俄罗斯进口石油,在缅甸等国家修建油气管道。

但这些补救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东石油到中国的运输问题,马六甲困局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命门所在。

而瓜达尔港的地理位置,恰恰能为中国提供一条石油运输安全通道。

中国从此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和印度半岛,在更靠近波斯湾的地方运输石油,不仅在路程上有大幅度的缩减,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被有效降低。

而在最初,新加坡为了维持自己的航运地位,以恶性竞标的方式,抢占了瓜达尔港的租赁权,巴基斯坦此次从新加坡手中拿回瓜达尔港,无疑是解开了困扰中国半个世纪的马六甲困局。

2016年,瓜达尔港正式投入运营,中国的石油运输得到有效保证。

对于巴基斯坦的这一暖心举动,我国自然不会视若无睹,瓜达尔港的成功运行,为当地提供了上千个工作岗位,使当地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启动之后,中国更是为巴基斯坦带来了460亿美元的大单,这是我国海外投资史上的最大一笔。

在巴基斯坦,中国注册了几十家公司,其中业务包括水利、矿产等领域,在援助巴基斯坦上,我们做到了授人以渔。

结语:

中巴关系是第二次印巴战争中,中方的挺身而出,是面对马六甲困局时,巴基斯坦的妙手破局,是喀喇昆仑公路的血泪开拓,也是北京奥运会上的雷鸣掌声。

时至今日,如果有国人到巴基斯坦去旅游,想要住宿旅店,很有可能会遭到当地老板的拒绝。

而拒绝的原因竟是旅店的规格不够高,是不能够接待中国人的,如果违反规定,就会接受巨额罚金,那些能够接待中国人的酒店,在安保设施,以及接待服务方面,也是力求做到极致。

在全球上百个国家之中,巴基斯坦也是唯一一个把破坏中巴关系视为犯罪的国家,就连巴国的小学课本,也将中巴友好铭刻在新生代教育之中。

编辑:麻球

责编:林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