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挥手从兹去全文(毛泽东生前不愿发表《别友》,却一生修改三次,展现思想伟大升华)

2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14 20:32:24    

  毛泽东有一首词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我也不止一次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那就是《贺新郎·别友》。

  毛泽东总说,他对诗词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而这首《贺新郎·别友》就是属于他早年所写的为数不多的婉约风格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毛泽东手书《贺新郎·别友》

  然而,就是这么一首大家都认为的诗词中的精品,毛泽东对它却并不是十分满意。因此,在第一次向世人集中展示毛泽东诗词的时候,这首《贺新郎·别友》并没有收入其中。

  但毛泽东个人对这首诗十分的珍视,一生中对其反复修改,有迹可查的修改手稿就有三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最早的版本,全词悲起悲收,更重儿女情长,可见他对妻子的深切情意

  我们可以看见关于《贺新郎·别友》的最早的版本,是1937年,毛泽东将其抄录在赠给丁玲的书中,全文如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惨然无绪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曾不记,倚楼处?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

重感慨,泪如雨。

  同年,著名的女记者史沫特莱访问延安,与毛泽东交谈的时候,毛泽东有时会低吟自己写的诗,其中就包括这首“怀念他第一夫人的悼亡诗”,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词有多么的重视,对他妻子的思念有多么深。

毛泽东与杨开慧

  我们着重看一下诗词中标红的字体,这是毛泽东在数次修改中所重点关注的词句。

  我们可以看到“惨然无绪”一句,与前一句“更那堪凄然相向”结合起来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那就是凄惨。

  “曾不记,倚楼处”表达了毛泽东常常回忆起和妻子要开会的甜蜜过往,更加反衬出他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

  “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一句可以看出,此时毛泽东与妻子天人两隔,他内心对妻子充满了愧疚,但也无济于事,唯有希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幸福美满。

  “重感慨,泪如雨”一句再次回应全文的感情主基调,表现出作者经常会想到牺牲的妻子,而且总是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泪流满面。

  全词起调悲凉,结尾悲戚,作者的感情始终在缅怀和痛苦中徘徊,无法自拔。这也是比较符合当时毛泽东感情状况的。

  毛泽东与杨开慧情投意合,婚姻生活甜蜜幸福。但因革命需要,他们不得不骨肉分离,最终杨开慧惨遭军阀杀害。

  如此,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感情无疑是在爱情、亲情上更增添了敬重、愧疚和思念。所以这个时期毛泽东的这首《贺新郎·别友》更注重的是儿女情长,渗透出对妻子满满的思念与歉意,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杨开慧

第二个版本,情感趋于理性,毛泽东的政治属性在觉醒

  第二个版本是毛泽东的一份手书笔迹,刊登在1997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手迹》中,全文为: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满怀酸楚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重感慨,泪如雨。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

山欲堕,云横翥。

毛泽东

  我们着重看诗词标红的修改部分。

  “满怀酸楚”一句中悲愤的感情色彩明显要比第一个版本中的“惨然无绪”弱得多,这样一来全词悲凉愁苦感情主基调就比之前版本淡化了。

  这个版本的上阙用“重感慨,泪如雨”结尾,代替了之前版本的“曾不记,倚楼处”,也是将儿女之情隐匿了,这也更好的引出了该词这个版本下阙中的“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

  这个版本的最后一句“山欲堕,云横翥”,个人感觉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这一句将全词的意境和格调提升了一个档次,一下扭转了全词酸楚的感情基调,有了一种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开阔感。

  全词虽然还是以悲戚为感情主基调,但是有了这几句的改变,作者的情绪就趋于理性,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此时的毛泽东思想正在发生转变,他决心抛下儿女情长,向更高的思想境界进取,说明了毛泽东的政治属性正在觉醒。

毛泽东

最终版本,情绪跌宕起伏,毛泽东的革命属性和浪漫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贺新郎·别友》的最终版本,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见的版本,最初发表在1978年的《人民日报》上,全词内容如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毛泽东

  这个版本中,用“苦情重诉”又把该词起始的情感推向了凄苦,但作者的目的却不是想把整词感情基调重新拉回到“寒蝉凄切”的状态,而是为后面情感的升华做铺垫。

  这个版本中上阕的末句“人有病,天知否”是在词的上阙凄惨情感的铺垫下,突然迸发出来的一声呐喊,犹如平地惊雷乍响,振聋发聩。毛泽东向天责问,人间疾苦谁知道?

  下阕中,“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一句,比之上一个版本中的“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表现出毛泽东对儿女之情的割舍更为坚决果断,展现出了他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和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

  词的最后一句“重比翼,和云翥”表现出了毛泽东畅想革命胜利后,他和所爱的人能够再次比翼双飞,自由遨游云天外,表达了他无比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及唯美的浪漫主义情怀。

  这个版本的《贺新郎·别友》,从情感上看,可谓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让人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同时,这首词的意境和格调被巧妙地拔高了,不单只是反映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更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同时又充满了浪漫的革命色彩,的确是精品中的精品。

毛泽东

对于这首词,毛泽东仍不甚满意,生前都没有正式发表,但更让我看到了毛泽东的伟大

  这首《贺新郎·别友》是1923年,毛泽东与第一任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写。该词伴随着毛泽东一生,多次修改抄写,并赠送给好友。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词是十分的重视和珍爱的。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毛泽东对他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真情实感。

  毛泽东“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他自己的诗词,他自认为自己的诗词“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

  然而,1957年《诗刊》杂志还是选录刊登了18首毛泽东诗词。

《诗刊》创刊号

  这是第一次集中向世人展示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但《贺新郎·别友》以及《虞美人·枕上》、《挽易昌陶》、《送纵宇一郎东行》等都不在其列。不仅如此,这四首词在毛泽东有生之年都没有公开发表过。

  当然,当年《诗刊》发表的18首词包括《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长征》等等,无一不是大气磅礴、高屋建瓴的奇作,相较之下《贺新郎·别友》在格调上的确要弱一些。

  然而,我个人是十分喜爱这首《贺新郎·别友》,因为这首词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情感丰富,对爱情充满敬畏,对恋人满怀柔情的毛泽东,更让我看到了一个伟人思想升华的过程。

  从这首词三次修改的经历来看,即使是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下,毛泽东的个人情感也是经历了彷徨徘徊、痛苦自责、自我砥砺,坚定决心……这样的崎岖历程。

  从而我们可以想见,毛泽东如此坚决的革命意志,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千锤百炼中磨练出来的。

  毛泽东以及那些革命先辈们,能人所不能,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舍弃自己的个人幸福和利益,私底下是忍受了多少的痛苦和悲愤,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和自责。

  即便痛苦不堪,毛泽东及革命先辈们却依然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坚定的朝着为全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倾尽自己所有的道路上前行!

  伟人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

毛泽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