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傣家竹楼的特点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傣家竹楼历史悠久,是傣族人适合自然环境的产物)

37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12 20:24:25    

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区,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有傣族村寨。且因这里常年无雪,雨量充沛,没有四季区分,这种环境很适合建造竹楼。

竹楼的功能与结构

竹楼是傣族的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瑞丽地区,它的院落布局非常独特,不同于汉族的四合院,四合院是用房屋来围合院落,而竹楼正好相反,是用庭院将中心房屋围合,显得开阔自由。而竹楼隐藏在枝叶繁茂的竹林果树之中,清幽宁静,环境宜人。

竹楼的功能布局划分

整个竹楼的基本平面组成一般包括上层的堂屋、卧室、前廊、晒台、楼梯以及下层的架空空间。 堂屋位于楼上,中间设火塘,火塘上放置铁三角架,供烹饪、煮茶之用。堂屋类似起居室或客厅一类的空间,除了家庭活动,待客之外,晚上客人留宿时也居住于此。

卧室与堂屋并列,长度相等,但是比堂屋宽出一些,整间卧室为一个通间,与堂屋之间设1~2扇樘门,并挂布帘遮挡视线。室内不设床、桌之类的家具,全部在地板上直接铺垫、挂帐,一家人数代同宿一室,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铺位。傣家风俗一般不欢迎外人进入自家卧室,但是对于非常重要的朋友,则会破例邀请住进卧室,以表示亲如一家的情分。

除了堂屋和卧室外,前廊和晒台也是竹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廊和楼梯直接连通,四面没有围护,仅有重檐屋面遮风挡雨。人们白天会在此乘凉进餐,并进行纺织等家务活动,接待客人。晒台主要供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等活动使用。晒台周围有矮栏围护,存水的罐子则放在台上一侧。架空层(底层)由数十根木柱组成,在支撑整个竹楼重量的同时,下部留出的空间可用于圈养牲畜、存放杂物。

因为西双版纳地区的竹楼主要采用的是遮阳蔽日的避暑降温方式,因此披屋面也是该地区竹楼的重要特色之一,披屋面(即偏厦)是在主房四周再设立一圈檐柱,在柱上加盖披屋面构成重檐,以此将竹楼的外墙全部罩入其中,遮挡烈日照射,使室内获得阴凉舒适的感觉。但是,巨大的披屋面使得外墙因此而不能开窗,所以室内的采光和通风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柱网排布结构是竹楼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竹楼的建筑用料过去多为竹子,现在屋架、柱、梁等构件都已改为木材。由屋架、柱、梁等组成的承重构架是整个竹楼的主体和灵魂。屋架的跨度在五至六米之间,在屋架两侧再接半屋架。传统的屋架做法有九种之多,又根据其用料多少,所费人工技术的不同而规定了其不同的使用权限。

一般的柱网以三行纵向列柱为中轴,每列七跨。柱子之间的横向间距在三米左右,而纵向间距一般约为1.5米。通常的情况下,在这三行列柱的一边或两边1.5米处,会在设一列纵柱,以扩大楼的使用面积。在披屋面下会另外设置一圈檐柱,与上檐柱间用横枋联系,枋上再设立向外倾斜的小柱,既支撑出挑较深的上檐,同时又构成外墙的骨架,使外墙向外倾斜,扩大了室内的使用空间。覆盖屋面的传统材料为草排,制作过程就是将草梳理整齐,按一定的厚度捆扎成排状。现在也有用小平瓦挂于竹条上的做法。

瑞丽地区竹楼有着不同的风格,更有竹楼的显著特点

瑞丽地区各户民居均以竹篱和绿化将自家院落围合出来,竹楼修建在院子中央,将院落自然地划分成两个部分。竹楼前部用于家务和各种副业活动,楼后则会种植一些蔬菜果木。竹楼内的功能划分和西双版纳地区竹楼基本相同,但瑞丽地区对卧室进行了分割,同时堂屋内的火塘也不再作烧饭之用,仅为煮茶和冬季取暖而备。厨房的功能被单独划分另外其建造独立于整个竹楼。

前廊和晒台基本相同,但因为没有了重檐披屋面,给人的感觉更加明朗开阔。楼梯则比西双版纳竹楼多一部,每部楼梯均于适当位置加建小屋,以遮蔽风雨。通常情况下,该地区的竹楼内还会在堂屋前角设立佛龛,佛龛面西,与佛寺中的佛像面向恰恰相反。还有一些人家会在晒台前另辟一地设独立的佛龛。

在构造做法上,瑞丽地区的竹楼结构为横向排架系统,加工更加精细,建筑技术更加先进。竹材在这里的一般民居中得到更加广泛和巧妙的使用,正如德宏那句谚语:“吃竹、住竹、烧竹”。

竹材的具体构造做法非常独特

竹楼板设竹小梁三层交叉,分别起承重联系作用,并且根据承重大小不同,采用不同粗细长短的圆竹、半圆竹等。楼板用竹片制成,外墙则用竹席围成。至于窗扇、窗槽、门、楼梯等,也均由竹材制成。竹材的特性与气质在竹楼建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然而,因为竹材的不坚固性,竹楼整体的耐久性较差。因此,现在的傣家竹楼里的主要承重结构正逐渐被木材所取代。屋面也逐渐多用挂瓦或铁皮。值得高兴的是,适当的材料更换之后,竹楼不仅没有因此而失去原有特色,外观反而更加挺拔秀丽,使用的年限也大大增长了。

平面类型列举竹楼按照其平面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只有一栋主房,一类是主辅房屋相互组合。

方形平面是独栋主房中最常见的一类,如曼买地区的这类竹楼,都是将堂屋和卧室作纵向分隔,从楼梯上到二层后,一边为晒台,一边是堂屋和卧室。勐遮的方形平面竹楼,则将前廊楼梯一侧的部分纳入,使得卧室面积进一步扩大。在方形平面的基础上将堂屋一角扩大,就成为了曲尺形的平面布局。

如此变革后,不仅增加了使用面积,还可以将堂屋划分开来使用,一端专设火塘,用以做饭进餐,另一端则成为起居待客的空间。在勐遮、勐海等地,都可看到此类民居的存在。

长方形平面是瑞丽地区傣家竹楼的一种最典型的平面布局形式。楼上空间作横向分隔,前面为一间堂屋,后面分成一间到几间卧室。主楼梯通向二层前廊,前廊连通了南边的晒台和北边的堂屋。堂屋左右墙上开窗,形成横向的空气对流,二层和一层厨房的连接通道以及楼梯之间的空间则形成纵向的空气对流,整个竹楼在良好的通风环境下凉爽宜人。

竹楼的功能布局、结构特点和傣家人特有的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论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组合方式,还是年长子女成家即分家、房屋由幼子继承的财产分配法则;不论是对家庭成员高低贵贱的硬性划分,还是因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所形成的众多禁忌,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竹楼的内部空间划分以及日常使用时的规定等。

前文在介绍竹楼时,主要以傣家竹楼为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实际上,除了傣族,还有一些民族也选择了这样的建筑形式,例如在云南省内聚居的景颇族、德昂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民居都使用竹楼这种干阑建筑的形式。

竹楼作为一种干阑建筑,适合了热带及亚热带的自然环境,同时符合了当地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而竹楼所具有的通风、散热、防避虫害、洪水等特性,以及能够就地取材、节约人力物力的优点,自然使其成为傣族和其他的一些民族所喜爱的建筑形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