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口蜜腹剑的主人公是谁啊(“口蜜腹剑”的主人公“奸相”李林甫,一个盛世大唐巅峰时的一流改革家)

3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0-24 08:20:29    

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封建王朝之一,其文治武功甚至可以说难有匹敌。在这个有着289年历史的伟大王朝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故事,有些动人心魄,有些婉转曲折,有些妙趣横生,有些发人深省,要说全了估计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比较难。

所以,我决定选一个比较特别的人来说一说他的故事,这个人叫李林甫,一个当过大唐王朝最鼎盛时期宰相的比较复杂的一个人。

西安大雁塔,大唐王朝遗迹。(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李林甫,他有一个比较别致的小名叫哥奴,陕西人(祖籍陇西),本身他就是唐朝皇室宗亲,他的曾祖父是追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长平王李叔良。虽说到了李林甫这一辈稍微没落点了,没有再封王了,但架不住李林甫本人给力,天资过人又很有才干的他后来还是混到了唐玄宗之下,万人之上,成为了大唐王朝最繁盛时期的一代宰相。


关于李林甫的故事很多,但要让人们说起第一印象,肯定还是那个“口蜜腹剑”的故事。

说的是李林甫当了宰相后,一般情况下都是排除异己,任用亲信,对不听自己使唤的,或者自己看着可能不那么顺眼的,就一定会整出一些阴谋诡计将他们贬谪出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而他的具体策略就是表面上跟你打着哈哈,一嘴的甜言蜜语哄得你晕头转向,然后背地里却向你使坏,让你吃哑巴亏。所以,当时的人称李林甫为肉腰刀(比喻用软刀子陷害别人),认为他“口有蜜,腹有剑”,是为“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来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主人公就是李林甫。(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有一个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当年,唐玄宗可能是基于分权制约或者相互配合大唐帝国治理的需要,经常性地一口气封两个或者三个宰相。话说有一段时间,唐玄宗就封了李适之(也是宗室,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故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为左相,与右相李林甫共掌朝政。这个李适之呢,十分爱喝酒,性格比较粗犷,不如李林甫细腻,就经常上他的当。

有一次李林甫碰到李适之,乌眼珠子一转,就跟李适之说了这么一件事,他道:“那华山上发现了金矿,如果能够开采的话,肯定就能够充盈财库,富国强兵也就有了资本,悄悄地告诉你,这件事啊,陛下目前还不知道。”

这李适之也没想太多,听到有这么个好事,第一时间就想着要马上告诉皇帝。果然,接下来的有一天上朝时,左相大人就将华山发现金矿的事告诉了玄宗皇帝。皇帝一听这是好事儿啊,但又拿不准是不是有这件事情,就向聪明伶俐的右相李林甫征询了征询,李林甫应该是稍许叹了口气,白了一眼李适之,然后跟皇帝说:“这事儿啊,臣很早之前就知道了,但我没有告诉陛下您,为什么呢?因为这华山是陛下您的本命山(我只知道本命年,居然还有本命山,学习了),这可是我朝的王气所在啊,所以我觉得不应该挖这个金矿,所以臣也就没有跟您汇报了。”

李适之是“饮中八仙”之一,酒量特别大,应该这也是他粗犷的原因吧。(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唐玄宗一听啊,还是右相爱卿体恤我,这李适之什么玩意儿,还想挖我的本命山,简直是该死啊。于是,玄宗十分恼怒地对李适之道:“你以后想禀报什么事情时,麻烦先跟右相商量后拿个主意来,不要考虑不周而擅自行动。”从此,李适之就被玄宗日益疏远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几个,大概套路都是一样的,先是李林甫拿出个东西来诱惑别人,等到别人高兴地拿着去当宝贝时,李林甫再变成正义的化身,维护唐王朝和玄宗皇帝的利益,把别人踢到一边。可这样的故事有个硬伤,毕竟啊,你要知道,在万恶的封建旧社会,玩政治的能有几个好人,你首先要接受这一点。李林甫使坏固然不对,但上当的人自己未必就一定是好心眼子了,如果他们没有私心私欲,李林甫又从何得手呢?说到底,虽然李林甫是口蜜腹剑,但他无非就是用了点伎俩,利用了人们的一些小心思而已,苍蝇还不叮无缝的蛋呢。


有时候,我就那么一想,换做我是李林甫,在当时境况下,还真未必做得有他好,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你最好还是站在斯时斯境去思考问题,否则,你就是以今非古,或者以古非今,都不是正确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和态度。

张九龄是广东韶关人,人称岭南第一贤相,学问很好,但他瞧不起读书人以外的人。(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李林甫接任张九龄宰相一职的天宝元年,是大唐王朝历史上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在此之前,唐王朝经过贞观、永徽、武则天和唐玄宗本人的开元之治,已经臻至顶峰,据历史资料显示,天宝初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西域以西的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

后人甚至说唐王朝的这个时代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外服四夷,内安黎庶,四海升平,天下大治,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极大盛世局面。

但盛世之下,特别是到了天宝年间,整个大唐社会涌动的却是无数暗流。

这应该是史学界的共识,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开元末年到天宝初年,唐帝国的人们开始享受生活,民有闲意,兵无战心,土地兼并严重,统治机构臃肿,吏治逐渐走向腐败,统治阶层穷奢极欲极速腐化,唐玄宗自己甚至为了一个杨贵妃吃荔枝,还整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古“佳”句来。与此同时,摆在唐王朝面前最紧要的一件事情是,这个国家财政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哪怕有财源也收不上钱来,财政制度混乱,收税官员虚报数额,上下其手,贪腐现象极其严重。

玄宗本人一度也察觉到了此事的严峻性,当他询问张九龄等人时,这个文人出身的一代名相显然没有太多应对的措施,他是属于那种古典主义的文人,他给皇帝支的招居然是“省着点用”。当然,我认为省钱确实是一个办法,但搞勤俭节约这一套又能留下几个银子?国家财政已经到了危机边缘,重要的还是改革财税制度,把开源这件事情抓起来啊。所以,也别怪玄宗后来逐渐疏远了张九龄。

唐玄宗,也是唐明皇,半世圣皇半世渣,叫我怎么评价他?(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李林甫则和张九龄不一样,他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文人阶层,他的职位最初也是得益于他的皇亲身份。文人当政多少会有些迂腐固执,就像张九龄,他就主张只以文章取士;李林甫没有这样的执念,他信奉实用主义,有点战国时期法家的遗风。

所以,当没有办法的玄宗皇帝听到李林甫的主张后,很快就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李林甫得以主持大唐王朝的财税改革。

他针对朝廷财政制度混乱、数额名不副实、税收制度不严密等情况,迅速召集人手调研,很快便对沿袭的旧有财政制度进行改革,要求进行财政税收预算制度,重新核准纳税人口,最后弄出了一本《长行旨符》呈送到了皇帝面前。

李林甫的持笏画,这个人值得我们研究。(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之前,唐王朝的财政税收都是由各地方凭良心报送,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良心值几个钱相信大家都明白。李林甫的《长行旨符》则改变了这一无语的做法,他规定,每年各地方都要在朝廷派出官员的核算前提下,预先将需要征收的税收数额准确报送给皇帝,经过批准再执行(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财税预算了吧?)

李林甫的这一招简单直接,很快就得以实行,地方官员瞒报、营私舞弊、贪墨以及其他小手段就不好再搞了,加上唐王朝本身社会经济较好,税源比较充足,所以财政状况迅速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

不仅如此,李林甫还主持修订法律条文,组织人员完成了《开元新格》十卷,《格式律令事类》四十卷和《唐六典》(也有人说张九龄编纂的,不过个人认为,他们俩应该都参与过,这是宰相的职责),充分表现了他作为法家追随者的重要特质。非法律专业的可能不知道,《唐六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地位崇高。

《唐六典》在法制史上是很有地位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开元盛世能够在后期达到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其他的原因不论,李林甫是有他一份伟业在的。


由费正清、崔瑞德等主编的《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李林甫的举措,他们说:“这显然是行政合理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它使帝国的财政制度更紧密地切合地方实际。它还是一大创新,因为政府悄悄地放弃了要求税率和劳役以及财政管理实施细则全国一致的总原则。”

怎么说呢?历史很复杂,像王安石一样做个老好人,谁也不去伤害,结果自然是什么也做不了。可你要想做点事(不管是为满足个人野心还是为国为民,我们看结果就好了),必然就要得罪一众人或是伤害一众人,甚至连结局你都可能不会太好,比如变法成功却被车裂的商鞅。

剑桥大学这批中国史很有分量的,感兴趣的可以多看看,我只看了一点点。(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李林甫本人究竟是怎样一个心境,我们后人已经无法查实,但我们可以看到他行事以后的客观效果,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制度设计方面很有个性特点,也能做敢做,并且极具果敢善为的品性,而不仅仅只是依靠排除异己、踩着他人上位,我想这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或许还有他皇室宗亲的身份),唐玄宗才给予他足够的权势和地位吧。另外提一句,任人唯亲这件事,其实并不全是坏事,要做成事情,不任人唯亲,难道要任用异己分子??

还是因为这样,哪怕是后来发生“安史之乱”,一路狂奔西行的玄宗皇帝依然不认为李林甫是那个罪魁祸首,也没有怪罪他。


李林甫最终还是败给了岁月,公元753年,他病殁于华清宫。当时,玄宗皇帝正迷醉于贵妃娘娘的石榴裙下,杨国忠乘机取得了玄宗的信任。李林甫在世之时,杨国忠大气都不敢出,见缝插针地卑躬屈膝,等到李林甫临终托付他家事并过世后,真正的奸人杨国忠马上联合安禄山构陷李林甫谋反。

唐明皇与杨玉环,后人称颂过他们的爱情,他们真的会有爱情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在刻意安排的伪证下,已经老迈昏聩的玄宗最终没有宽恕这个搭档,他命令对尚未下葬的李林甫剥夺官爵,抄没家产,诸子除名流放岭南黔中,李氏一门五十余人被贬,不仅如此,玄宗还命人对李林甫挖坟掘棺,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

历史,终极还是给了李林甫这个一心改革之人样板戏一样的下场,前有商鞅被车裂,后有张居正被鞭尸,而李林甫则被掘坟辱尸。

两年之后,没有了李林甫的大唐王朝祸乱终至,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起兵造反(李林甫在世时,安禄山乖得跟个大宝贝似的),史称“安史之乱”,此大乱持续了八年,虽说后来得到了平定,但大唐再也没有恢复之前荣耀的能力了。而李林甫这个“奸臣”作为建设大唐的积极参与者,居然顺利地熬过了整个盛唐,又亡故在大乱之前,真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了。

安史之乱军事示意图,这也是后来史家和诗家心中永远的痛,包括李白杜甫等。(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实吧,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不是那么纯粹的坏或好,历史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和罪过。

李林甫能上台,与他的精明强干,务实不务虚的作风是分不开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的优秀代表,他当政的十九年(唐玄宗换宰相特别勤快,跟换衣服一样,唯独李林甫例外),李唐王朝的政治、军事、农业和财税都有较为明显的发展 。

至于安史之乱,与其说是他的罪过,倒不如说是唐朝皇室和官僚阶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是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宿命。

开元后期天宝初期,大唐王朝已经奢靡腐化至此,怎么能把过错推给李林甫一人?(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李林甫做了那么多事情,得罪了那么多人,有些典故我不排除是政敌的构陷,毕竟,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嘛,比如对他很鄙视的司马光就是个专门和变法的王安石做对的文人。当然,其时其刻他处于那个位置上,确实该让他背一背锅,这也是在其位享受其待遇的充分体现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