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井田制是什么意思通俗解释(为你解答什么是井田制以及井田制瓦解的历史进程)

6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0-24 07:50:15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出现在商朝,到西周发展很成熟。

井田制是将耕地划分为井田形,这样不仅方便管理,而且利于灌溉,并且收获的时候交通也比较方便。

所谓井田制,是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方便管理,对田土进行格式,条块化管理,生产力进步,井田制成为障碍,而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井田制瓦解的过程是什么?

西周以井田制为土地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里集体耕作。到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私田被大量开垦,井田制趋于解体。

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前后延续几百年时间 。自西周末期开始, 井田制已经出现瓦解的迹象 。

《国语 ·周语 》:“宣王即位, 不籍千亩 ”。这种 “籍田 ”是 “国 ”中的公田 。 “籍田”与“野 ”中的公田一样, 都是由古代公社的 “公有地”转化而来 。

“籍田 ”不应简单的视为一种礼仪,它体现着宗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共同体的重要象征 。

商鞅与秦穆公

“不籍千亩 ”反映对宗族整体利益的漠视, 对宗族认同感的降低, 说明井田制已开始瓦解。

到春秋中期以前, “公田不治 ”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 “无田甫田, 维莠骄骄。无怀远人, 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 维莠桀桀。无思远人, 劳心怛怛。” 公田不治使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 进行赋税制度改革以增加收入就成为必要。赋税制度改革是井田制变革的开始 。

齐桓公在位时 (公元前 685 -前 643), 实行 “相地而衰征 ”, 即按土地肥瘠的程度征税。这就改变了井田制原有的力役纳税形式 。

其后, 鲁国的 “初税亩”; 楚国的“量入修赋”; 秦国的“初租禾 ”;都是改 “籍 ”法为征收土地税的变革 。

在赋税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各诸侯国又相继变法 。

李悝在魏国 “作尽地力之教 ”, 实行 “一夫挟五口, 治田百亩” 的授田制。齐国 “均地分力”。甚至小小的滕国, 也实行 “受一廛而后为氓 ”的制度 。秦国的变法最晚, 商鞅于公元前 359年和公元前 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明确规定废除井田制。

李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