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杏林指代的是什么意思(“杏林”与“杏坛”所指的职业,你知道吗?)

3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0-20 13:16:14    

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际,衷心感谢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杏林们忘我的牺牲精神将载入史册。这里的“杏林”,指的就是医护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个词“杏坛”,“杏林”、“杏坛”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却差别很大,虽然都与杏树有关,但所指的并不是一回事,而是两个不同的职业。

“杏林”原是中医学界的代称,也是常用的一个词汇,典出东汉时期福建籍医生董奉。据晋代葛洪《神仙传》和陈寿《三国志》记载,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人,医术高超,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被誉为“建安三神医”,世人皆曰其有起死回生之术。南北朝时裴松在《三国志注》讲述得更为详细,曰:“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文中的“燮”为七郡总督的绥南中郎将。按当时官吏设置制度,绥南中郎将应有医官服侍。连专职医官都无法治愈士燮的病,遂请董奉施治,可见董奉的医术高超。交州刺史愈士燮的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史口中并灌入少许清水,捧其头摇之。一顿饭的工夫,昏死了几日的刺史居然“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真乃妙手回春。

董奉的传奇和高尚并非仅仅是医术高明,他视钱财如粪土,为人治病,从不取人钱物,但是他有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在被治愈之后,如果愿意的话,重症患者必须在他的诊所附近栽种五棵杏树,轻者就栽种一棵杏树。这样一来,十年过去之后,董奉的诊所附近居然有了十万余株杏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成为当地一景。

高尚的行为是在后面,董奉每年将成熟的杏果卖出,发家致富吗!不是的。他兑换成粮食,干什么呢!周济庐山附近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被救助的百姓就多达两万余人。在董奉去世后,庐山一带的百姓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董奉。后来,“杏林”一词便成为中医学界的专用名词,再往后渐渐扩展为医护人员的代名词,人们往往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一类的话语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护工作者。

“杏坛”与杏林有关系,但指的并不是医护人员,而是另外一群职业高尚的人——老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在古代,老师多称为:“师傅、夫子、教书先生、讲郎等等”。“杏坛”之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即《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宋代,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增修祖庙,“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孔子后裔六十代衍圣公《题杏坛》诗云:“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杏坛”一词已成为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称,常会说“坚守杏坛”。如“三尺杏坛写春秋,一枝粉笔画古今。”意思就是在讲台上度过光阴,传授人类历史和自然知识。由此可见,“杏坛”和“杏林”是指两个不同的职业,分别是教育和医护工作者,深受人们尊敬的光荣职业。(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