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的食物或胃液反流(逆流) 至食道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长时间的反流可导致巴瑞特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 及食管癌。

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该病主要症状是每于餐后或夜间睡觉时出现反酸、烧心、胸痛、吞咽痛苦、反胃等,严重者可因食管黏膜糜烂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咳嗽、哮喘等消化道以外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致病原因主要包括:
- 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下食管括约肌是食管末端长3-4cm的环形肌束。正常人静息时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 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指在非吞咽情况下食管括约肌出现自发性松弛,而且松弛的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松弛的时间,因此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通常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如长期、持续地出现胃反流或烧心的症状。

胃病 食道癌 检查 饮食
经医生确诊后可选择性地进行下列检查:
食管24小时pH监测、食管压力检测、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食管核素检查、抑酸剂诊断性治疗试验等。而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炎的必须手段,必要时结合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内镜检查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内镜检查结果阴性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 和内镜检查结果阳性的返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的不适症状,虽然并不会立即危害生命,但长期性的「返流性食道炎」,仍有造成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若不予治疗,可能会引起食道狭窄,及巴瑞特氏食道症的病变,巴特氏食管我们把它定为癌前病变,因为巴特氏食管患者产生食管癌(腺癌)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30倍–50倍,进而提高患上食道癌的机率。

胃病 食道癌 检查 饮食
注意9件事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更需要患者自我照顾,应注意事项如下:
- 1、勿擅自更改用药情形;
- 2、避免食用咖啡、巧克力、辛辣、高油脂物、柑橘等;
- 3、注意可能会引发症状的药物;
- 4、建议戒烟;
- 5、避免刺激胃液分泌;
- 6、适当休息、睡眠姿势。若躺下或睡觉时有症状产生,建议睡前2小时勿进食;
- 7、适当控制体重。研究指出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会随着胃部腹压的增加而较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发生;
- 8、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
- 9.穿着宽松衣物。

胃病 食道癌 检查 饮食
若并有巴瑞特氏食道症者,应定期接受内视镜追踪检查,以早期检测癌性病变。服用药物一定要坚持疗程,症状缓解后由医生来判断是否维持治疗,防止复发。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