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出国时有没发现,除了咖啡和热茶,外国人几乎不喝热开水,这里说的外国人不只是欧美,我见到日本和韩国,也是不喝热开水,即便是大冬天,他们饮水也是加冰块“咯咯咯”喝起来。

其实我们国人喝热开水也不是一个悠久的传统历史,而是近几十年来才逐渐形成的习惯。
在古代,中国农村地区的水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由于缺乏卫生条件和净水设备,人们通常只能饮用井水或泉水这些天然水源。但这些水源往往受到污染和破坏。

民国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国内发生过多次霍乱疫情,人们开始将它和环境卫生联系起来。在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带领下,全民上下开始进行环境防疫。通过广泛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如普及饮用烧过水的知识、合理堆放垃圾等,推动了卫生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这一时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也初步提高了人们“喝热水”的卫生意识。

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西方 细菌 学说传入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们认识到将水煮沸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毒,防止饮生水时病菌的侵入。因此,政府开始大力倡导人们喝热水。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2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方发现美军在境内投放不明物体,后经查验,这些物体是各种苍蝇、跳蚤、死老鼠等的混合物,包含了十几种致命病菌和病毒,美军意图通过细菌战来打击中国军队。面对这场特殊的战役,国内开始动员大批群众一起来进行应对,主要是针对卫生条件的清理和整治,包括打扫卫生、灭害虫、喝热水和垃圾清理等。

自这场运动之后,“喝热水”这个理念也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记忆里。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逐渐养成了喝热水的习惯。随着自来水和净水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有了更高的关注和要求。
国人“喝热水”习惯的养成,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科学认知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府倡导和民众参与密不可分。
西方为什么不喝热水?
相比之下,在欧洲,20世纪之前也曾经遭受过霍乱的肆虐。然而,在19世纪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水源污染的问题。他们认为井水看起来澄澈,喝起来甘甜,是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但是,随着欧洲的早期发展,自来水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城市中。到了20世纪初,当人们充分认识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与水源污染的关系后,自来水系统开始广泛普及。这个过程很快涉及到农村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人们逐渐开始使用自来水作为主要的饮用水源。
尽管自来水的口感可能不是很好,但欧洲人习惯了这种水源,认为它是安全可靠的。当然,为了避免生病,欧洲人会谨慎选择清澈的水源,如果无法找到,他们会选择煮沸水。然而,煮沸水在欧洲并不常见,因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过滤方法来清洁水源。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发明了希波克拉底套筒,一种早期的净水过滤装置,显著降低了因喝水生病的风险。当时欧洲无法普及过滤装置,所以人们想出了以酒代水的办法。

富人家里有酒窖,红酒和啤酒随处可见,他们几乎随时都拿着酒杯。医生认为酒是一种天然饮品。啤酒成为消耗量巨大的“饮用水”。农民则选择喝牛奶,因为畜牧业发达,他们渐渐习惯了饮用生奶以提供水分和营养。

后来,随着工业革命和医学技术的进步,瘟疫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进入近现代,因为西方人不喜喝热水,欧洲发明了先进的过滤技术,使饮用生水不再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