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白酒,是由粮食经过发酵、蒸馏所得到的产物,是粮食的精华,也是粮食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白酒,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饮品。
在原始社会时期,祖先们靠采摘野果饱腹,没吃完的果子受到雨水的浸泡,自然发酵出来的汁水,便是酒,是人们无意识间形成的。

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发现将吃不完的谷物、粮食,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酿制所形成的汁水十分美味,这便是早期的米酒、黄酒。
到了元代,蒸馏技术的引进,才让白酒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将酒、糟分离,经过高温蒸馏后,得到的高度白酒。
但是随着近代连年的战争,导致粮食产量急剧减少,曾经的中国也经历过大饥荒年代,那时候人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没有多余的粮食去酿酒。

于是,一种新兴的元素出现了,食用酒精,用价格低廉的薯类粮食、蜜糖作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发酵和工业化加工下形成的食用酒精。
它的成本要低于我们常吃的粮食,而且出酒率也高,但是相对于传统粮食酿造出来的酒,其中的有害物质多,风味也没有纯粮的好,但在粮食短缺的年代,食用酒精的发现确实解决很多人饮酒需求。

那么在粮食连年分手的现代,为啥白酒还要用酒精勾兑?3个原因带你揭秘背后真相。
原因一:人工成本的增加
粮食的成本并不高,但现在高的是人工成本,纯粮酒中,清香型白酒的酿造周期大约在28天左右,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周期是90天,而酱香型白酒则需要1年。
周期越长,需要的人工成本就越高,因此一些小酒厂,或是一些小酒坊,则会选用食用酒精勾兑。

原因二:市场需求所致
食用酒精的成本要比粮食酒低,因此售价也低,便宜,就有市场,虽说现在人民生活都逐渐富裕了起来,但在一些偏远山村,他们喝酒仍然会选择食用酒精酒,不图它有多好喝,只是图个便宜。
原因三:国家允许销售

对于食用酒精,国家有专门的生产执行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执行,就可以进行销售,但在销售的时候,要打上GB/T20821(⻝⽤酒精勾兑),GB/T20822(粮食+酒精勾兑)这两个标号,进行说明。
所以,选择纯粮酒还是食用酒精酒的权利,又交到了人们的手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大家都知道纯粮酒好,但是一些纯粮酒品牌超高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人们喝不起,只能退而求其次。

其实市面上还是有很多好喝的纯粮酒的,有些还是老牌酒厂酿造的,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酒质本身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