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久闻大名,姗姗来迟。
出发前做足了功课,研究莫干山的人文历史,地理知识,传说和故事。直到身临山中,才明白在这样的季节,在秋红搭配老屋的世界,一切关于它的攻略都是多余。
一切的文字,似乎也是多余的了。
莫干山风光旖旎,“清、静、绿、凉”,位于浙江湖州德清县境内,系天目山余脉,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誉。莫干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43平方公里。


莫干山“盛产”别墅,缘于清末至民国期间的历史,其时的莫干山正是政府高官和上海杭州等地名流巨贾的度假避暑胜地。一个多世纪前,莫干山曾几乎被外国人占领,英美法德俄等国洋人们纷纷在此跑马圈地,兴建住所。后期则以民国要员和工商富豪的别墅居多。


据统计,莫干山共有250多座别墅,糅合了东西方不同的建筑风格。北欧田园,东方古典,在翠岭丛林间碰撞交融,莫干山于是有了“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的称号。解放后,别墅的命运各不相同,或被改造成疗养院,对外开放的度假村,或被当地山民居住,或因房主人的杳无音信而被空置。

为什么叫“莫干”山?话说春秋末年,著名剑工干将和妻子莫邪在山中铸造出了一对举世无双的雌雄宝剑,大山于是得名。莫干山上,现有一处“剑池飞瀑”的景点,和干将莫邪铸剑的雕塑,许多游人慕名前来打卡。
千古流芳的传说,我却选择了自动忽略。我只是来看秋天的。


莫干山的秋天的颜色,并不是那种“漫山遍野”的红,而是红绿相间,是红(枫)黄(杏)蓝(天)绿(竹),是五彩缤纷。慧手设计了莫干山的大自然,无疑是深谙颜色搭配与空间美学的大师。

听景区工作人员说,因为前段时间冷空气的影响,莫干山的枫叶直到这些天才是最红最艳的,往年的这个时段,应该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欣赏红枫的机会了。

完美的相遇,一切刚刚好。
事实上,这个季节的莫干山,除了红枫,还有更多绚丽多彩的树木的“助兴”,很难说谁是主角,谁是配角。银杏,水杉,梧桐,乌桕…… 像是老天打翻了调色盘,泼染透了江南的整个秋天。




旭光台,建于1986年。旭光台历来都是名流到访莫干山的必游景点之一,据说也是莫干山上观日出和赏山景的佳绝处。

错过了日出,还好有山景。风光这边独好。

126号别墅——1953年,当时毛泽东主席视察莫干山时的下榻处。该别墅系原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蒋抑卮于1934年所建。

一直觉得,所有的园林植物里面,仿佛只有枫叶才是与环境百搭的品种,无论颜值还是气质,野外还是庭院,也无论它是处于深绿、浅红或者朱红的叶色阶段,都是如此。

皇后饭店。

白云饭店。

大教堂,昔时称“聚会堂”,由美国传教士海依士所建,1923年落成。

蒋介石官邸(松月庐)。

这些年来,曾多次在别的城市看过秋天的红叶,其中不乏精品景观,5A景点,但总感觉有些许似曾相识的千篇一律,似乎缺少了一些“灵性”。直到今天遇到了莫干山,方才明白,秋红是一定要配着老房子看的,绿叶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悲凉和萧杀,绚烂和璀璨,通通被定格在斑驳漫漶的民国的砖瓦墙栏里了。
像是美到极致的夕阳红。






由蒋介石官邸至莫干山庄区域,坐落着一大片别墅群。午后行至此处,惊喜地发现,偌大的园区,居然只有我一个游客!
瞬间仿佛穿越了一个多世纪的时空隧道,我被时光机器狠狠地抛掷到了坐标不明的角落。

木阶,石基,雕花栏柱,赭红窗棂,园圃落满了枯黄针叶,青苔疯长。阳光穿过高大水杉的叶间缝隙,慵懒洒在粗糙如磨砂般的青岩墙面,树影婆娑,岁月悠悠。世事像是一场大梦,弹指间不见了一百多个秋,想必当年宋美龄也一定在这里有过倚栏凭望意阑珊的心事吧。




生平第一次,竟被一处“景点”感动。

此时此刻,对于莫干山两百多幢别墅的陈年往事,历史名人的足迹,贤士墨客在一千多年里留下的诗文石刻,已然没有太多兴致去找寻和品读了。
我更愿耽溺在岁月的光影里,去解读秋天的含义,去触摸流年在秋天里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