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鸡犬不惊是什么意思(成语背后的故事)

60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30 16:40:49    

20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演绎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像成语衣冠禽兽,他释义是:外表衣帽整齐,像个人,行为却如禽兽。比喻卑劣的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已无从考证,但它的含义一直沿用至今。衣冠禽兽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外表看起来正常,但行为却极其恶劣的人。这种形容方式可能源于对那些外表光鲜亮丽,但实际上道德败坏的人的讽刺和批判。中国成语故事背后都有一些相关的典故或故事,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典故:


1.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朝时期,源于官员的服饰。当时官员的服饰上会绣有各种动物图案,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绣的图案不同。如果官员行为不端,就会被人们称为“衣冠禽兽”。

2. 人面兽心:这个成语出自《列子·黄帝》,讲述了一个人外表长得像人,但内心却像野兽一样凶狠的故事。

3. 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了项羽在沐猴(猕猴)头上戴冠,让它装作人的样子,但仍然掩盖不住其本性。

4. 无耻之徒:这个成语源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泷冈阡表》,其中记载了一个无耻之徒为了谋取私利而不顾道德和良心的行为。

5. 社鼠城狐:这个成语出自《晏子春秋》,比喻依附于有权势的人并为其谋取私利的人。

6. 牛鬼蛇神: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李贺诗集序》中,形容形象丑陋或行为不端的人。

7. 魑魅魍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形容各种形态各异的鬼怪。

8. 衣冠枭獍:这个成语出自《五代史·冯道传》,形容外表光鲜亮丽,但行为恶劣的人。

9. 人模狗样:这个成语源于现代作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形容人外表看起来像狗,暗指人的行为或举止不端庄、不雅观。

10. 犬马之劳: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本纪》,形容像狗和马一样辛勤劳动,暗指尽心尽力地为别人服务。

11. 猪狗不如:这个成语出自现代作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形容人的品行恶劣,连猪狗都不如。

12. 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在事情成功之后,用人之才后便抛弃他们。

13. 鼠窃狗盗: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刘敬传》,形容小偷小摸的行为。

14. 狼心狗肺:这个成语出自元朝时期的戏曲《杀狗记》,形容人没有良心、残忍凶恶。

15. 狐朋狗友:这个成语出自元朝时期的戏曲《杀狗记》,形容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

16. 信鸡摸狗:这个成语源于现代作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形容行为不端、不正派的人。

17. 画虎类狗: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形容模仿得不到位,弄巧成拙。

18. 鸡犬不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元朝时期的戏曲《西厢记》中,形容非常安静、平静,没有受到干扰或者惊吓。

19. 鸡零狗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清朝时期的小说《镜花缘》中,形容琐碎的事情或者杂乱无章的状态。

20. 猪突豨勇: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匈奴传》,形容人勇猛无畏、勇敢冲锋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