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地区,2月28日是所谓的“和平纪念日”,以纪念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的“二·二八事件”,当年有约1万人死亡。每年这时候,蓝绿两党的政客们就开启了“演戏模式”,好像谁表现得更加悲愤,谁就是更爱台湾。
问题是,不管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试图掩盖“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特别是民进党,以及独派势力,每年都会借着这个机会,炒作统独、省籍对立的话题。
我们知道,台湾约有2300万人口。其中,原住民约占1.4%,闽南人约占77%,客家人约占11%,外省人约占10%。
闽南人和客家人被认为是本省人,主要是17世纪~1945年台湾光复之间,就从大陆迁台的汉族。外省人则是国民政府从日本手中接管台湾后,从大陆地区不断迁往台湾岛的人口。
台独分子认为,发生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本省人遭到外省人的压迫后,反抗威权、谋取台湾独立的运动。那么,真实的情况呢?
真实的“二·二八事件”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国民政府准备接管台湾。当时,大多数的台湾社会精英和民众都非常痛恨日本的殖民统治。他们建造欢迎牌楼,练习《中华民国国歌》,制作青天白日旗,热烈期盼国民政府的到来。

然而,国民党来台后,对台湾老百姓漠不关心,反而将专制、贪腐、压迫带到了台湾。经济上,国民党实行独占剥削、资源管制、金融独占、财货专卖等政策。官商勾结、金融买办,导致台湾日用品价格飞涨、恶性通货膨胀严重。
随着失业率的不断增加,社会上的偷窃抢劫、街头行乞日益增多,许多劳动者都无法按时拿到足额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台湾老百姓对国民政府愈发失望,民怨逐渐累积。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的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街头查缉私烟,打伤烟贩林江迈、误杀市民陈文溪,激起群众久积的愤怒。隔日,市民罢市、罢课、罢工,游行至专卖局抗议,并到长官公署请愿,却遭到卫兵的机枪扫射,导致大量民众伤亡。

随即,从台北市开始,到台中、彰化,再到台南、高雄,全岛爆发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激烈斗争。
其中,“二七部队”是规模最大、维持最久的反抗势力组织,也是当时全台民众口耳相传关注的焦点。二七部队的创始人谢雪红、杨克煌、古瑞云、蔡铁城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特别是谢雪红,1925年就已经入党,一直在台湾从事地下工作。在她的领导下,部队全面控制台中市警察局、专卖局台中分局等重要政府机构,并逮捕了台中市长黄克立。
由于国民党刚刚接管台湾,对台湾又不重视,没有驻扎太多的军队。所以,谢雪红等人领导的二七部队,一开始是比较顺利的。但是,随着国民党从福建迅速调兵至台湾,二七部队还是最终落败。
谢雪红、杨克煌、古瑞云则逃往香港,于1947年11月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谢雪红当选首任主席。时至今日,台盟每年都会举行活动,纪念“二·二八事件”,比国民党、民进党都要早。
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
台独政客扭曲是非,把“二·二八事件”说成是台湾民众争取独立的运动,这是非常荒谬的。因为,二七部队的领导人基本上都是中共党员,怎么会谋求独立?
另外,当年3月2日,台北市民成立的“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发布《告全省同胞书》,明确声明:此次运动的目标是“肃清贪官污吏,争取本省政治的改革”。
也就是说,“二·二八事件”是台湾老百姓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根本与台独没有任何的关系。
诚然,在台湾光复后,就出现了台独的思想,但一直不是主流。包括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那些被捕入狱的民进党创党元老们,最开始的诉求也不是台独,而是反对国民党专政,要求自由与民主。

“二·二八事件”模型
直到1991年,民进党才将台独写入党纲。此后,在台独政客的不断蛊惑下,以及美国的支持下,台独才逐渐有了市场。
因此,现在这些台湾政客将“二·二八事件”与台独运动强行关联在一起,是完全说不通的。他们无非是想诓骗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骗取他们的同情,从而捞到他们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