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大揭秘(两句话和一个典故,写出最真实结局)

5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29 19:30:40    

林黛玉的判词图画在薛宝钗之前,判词却是先“可叹停机德”,再“堪怜咏絮才”。后面又倒过来“玉带林中挂”,最后“金簪雪里埋”。

表明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交织纠缠”的命运。

前文讲了薛宝钗的判词,本文要说一说林黛玉的两句判词。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的两句判词“一气呵成”,将判词图画的内容作了进一步解释。

前文讲判词图画时提到,“枯木”揭示黛玉泪尽而亡,原因是被“玉带”环围裹挟。

玉带代表帝王权力,对应黛玉最后被嫁作潇湘妃子后死去的结局。

再回到判词,也是两句各有表述。

堪怜咏絮才”,揭示了黛玉之为人。这里引用自晋代才女谢道韫的典故。

谢道韫出身陈郡阳夏谢氏,父亲为东晋安西将军谢奕,叔父为东晋政治家谢安,丈夫王凝之为“书圣”王羲之次子。

谢道韫性格疏散爽朗,其作品淡远旷然、清逸俊秀,被济尼赞为“林下风气”。这是与林黛玉的第一个联系。

相传有一次谢安因外面大雪考教子侄,所言皆不尽人意。谢道韫便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非常满意。

“咏絮才”由此传诵,后世借以代指女子工于吟咏、能诗善文的才华。

林黛玉便如谢道韫一般,是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可谓第二关联。

谢道韫一生“虎头蛇尾”。叛军孙恩作乱,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无效抵抗被杀害,谢道韫用佩刀杀死数名乱军后被俘,又被释放归家中寡居终老。

这段故事颇有《姽婳词》林四娘的风范,是与林黛玉的第三个关联。

总结一下“堪怜咏絮才”,曹雪芹借谢道韫写出林黛玉的几个特点。

一,林黛玉出身不凡。姑苏林家可堪与谢氏比较。

二,林黛玉确与贾宝玉有婚约,只是贾宝玉像王凝之一样无能保全她。

三,林黛玉是个才女和诗人。

四,林黛玉心性亦如“林下之风”,淡远旷然、清逸俊秀。

“咏絮才”概括林黛玉出身、人品、性格和才气。

“堪怜”二字,则指出她不如谢道韫之处,“枯木”夭寿,不得终老。

“玉带林中挂”和薛宝钗的介入,便是黛玉殒命的根源。

不提薛宝钗的影响,只说“玉带林中挂”的解释。

前文详细解读了判词图画中,玉带和枯木的状态,一如京剧服饰或者大明衣冠中的玉带悬挂状态。

“玉带”代表帝王和权力。

宁荣二公的“蟒袍玉带”,并非自有,也来自皇帝的赐予。

“玉带林中挂”的形态,绝不是玉带挂在树枝上,而是环绕住两株枯木,如腰带那样悬在木上。表明林黛玉最终受皇权裹挟,不得不为潇湘妃子后泪尽而亡的命运。

第六十三回,影射黛玉姻缘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昭君出塞故事。可知黛玉如明妃一样,被嫁作异国帝王妃子后泪尽而亡。就是潇湘妃子。

贾宝玉便如那王凝之,根本救不得妻子。也是《姽婳词》所表达的主旨。

谢道韫的命运转折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叛乱”。又与贾家被抄家的原因一致,这里不多赘述。

综上,林黛玉的判词图画,直接描绘她泪尽而亡的结局。两句判词则借谢道韫概括她的一生。形式与薛宝钗的图画和判词一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