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指心胸开阔。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在这篇“《论语》: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中就讲过,君子和小人的属性,君子和小人并不是骂人的话,而是一种格局和境界的不同。
每个人当中都有小人和君子性质,就如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
子曰:“君子坦荡荡”。孔子认为,君子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心胸宽阔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君子坦荡荡”,在于“君子求诸己”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或做不好,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自己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再不然就是先想办法解决问题,不会先去纠结谁对谁错。。
而小人则求诸人,只要事情不成功,就是别人的错,先去怪罪别人,把错误都归根于别人,归根于社会。
所以“小人长戚戚”,每天都会很沉重,焦躁不安,动不动就会在别人面前爆发愤怒,矛盾特别多。
君子与小人的这种差别,归根到底体现的是他们具有截然相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人生道路上,用少不了荆棘障碍,应该以宽阔坦荡的心态面对,而不要步入患得患失的夹缝之中。
无论成功还是失意,无论富贵还是贫困,只要胸襟开阔,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就能够一样生活得充实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