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惊世之作)

67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28 19:05:54    

序言

前不久,某女星代孕、弃养等不良行为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也揭开了代孕产业的黑幕。

早在十多年前,莫言在一部长篇小说中就写到了代孕的情节,并将代孕女子的悲惨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小说就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蛙》。

2012年,莫言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他获奖之后,举国一片欢腾,他的文集也多次再版。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又有人在网上说他的作品消极,写的都是阴暗面等等。

他们对莫言的理解是片面的。在读了莫言的多部小说之后,我发现,他的文学内涵非常丰富,在他的小说中,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正义也有邪恶,在他的小说中,既有对黑暗的鞭挞,也有对光明的渴望。

《蛙》可以说是莫言小说中最有正能量的一本了,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本书。


一、正面的主人公形象


《蛙》的主人公是一位传奇的女性,名叫万心,她是革命后代,她的父亲是白求恩医生的徒弟,她也可以算是白求恩的再传弟子了。

乡村女医生

受父亲影响,她走上了从医之路,而且,她还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

她的职业是妇产科医生,在解放后百废待兴,需要人口快速增长的时候,她曾被人称为“送子观音”,而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需要控制人口数量的时候,她又变成了“杀人魔王”,如此巨大的落差,她的内心世界当然是非常矛盾的。

正所谓“祸不单行”,她的爱情也是坎坷的。她曾经有一位男友是飞行员,本来他们是非常被人看好的一对,男友却开着飞机叛逃了,她也受到牵连,给她带来很多麻烦。她直到退休了,仍然没有结婚。可以说,她为了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奋斗了大半生。

然而,故事到了尾声,却又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影响却是,她在晚年结婚了,在对往事的反思中安度晚年。

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这类题材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并不多见,莫言就偏偏写了这样一本书,而且还非常成功。

万心是一位充满正能量的主人公形象。读了这本书,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传统革命文学中的主人公形象。

在莫言的笔下,她是一位医术高明、作风硬朗的“女汉子”。初次行医时,她还是一个文弱的小姑娘,为了产妇的安全,她不惜与农村的接生婆大打出手。在实施计划生育之后,她的工作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她不被群众理解,甚至受到了辱骂和殴打,她都没有退缩,坚决执行党的政策。

小说中除了正面描写之外,对万心的内心世界的刻画也非常细腻,特别是她在政策和人情世故之间的矛盾,她的迷茫与执着,在小说中都有所体现。


二、独特的叙事方法

故事的讲述者,是主人公万心的侄子万足,他在这本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要的配角。

这本书是以五封信来展开故事的。万足是一位军旅作家,笔名叫蝌蚪,他给一位日本友人写了五封信,他姑姑的传奇经历都是在信中描述的。

信中所写的内容,有的是讲述者亲身经历的,也有的是道听途说,主要就是万心的人生经历和她在行医中遇到的人和事。

讲到最后,还有一些疑团没有解开,作者却用了一部舞台剧来收尾。

这部剧本,非常有魔幻色彩,真真假假,五彩斑斓,很好地补充了前面叙述的内容,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三、内涵深刻,影响巨大

小说的标题——“蛙”,是“娃”的谐音。

当然,在故事中也出现了真正的蛙,主人公却怕很害蛙。有一个小孩恶作剧,拿青蛙给她,她就被吓得不行。

她害怕青蛙,其实是一种精神作用,她的内心一直在挣扎着,但是她对党的忠诚一直没有改变。

作者的叙事方法也和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情节紧凑,语言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几位配角塑造得非常成功,有力地衬托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

小说《蛙》主人公原型,莫言的姑姑。

小说中万心的原型,就是莫言的一位亲属。这本小说写得非常有年代感,从我国解放后直到当代的生活,都有描绘,把历史和虚构融为一体,语言也很朴实,有时还会运用一些方言,读起来更亲切。


在小说中还写到了一个青蛙养殖厂,实际上却是一个代孕基地,小说中的讲述者就是通过代孕,老来得子,而那个给他代孕的女性却过着悲惨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蛙》世界语版本

在这本小说发表的年代,代孕的危害性和代孕产业的黑暗还没有被人们所了解,如今我们再读这本小说,就会发现它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蛙》这本书,不但写出了我国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数十年间的恩怨是非,也揭露了代孕产业的黑暗,有着多重的寓意。


结语

《蛙》这本书,在莫言的高密系列小说中,算是非常特别的一本了。

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一种说法,他就是靠着《蛙》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并非如此,诺贝尔文学奖是奖励他写作的终身成就的,非不是单独奖给他的某一本书,而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蛙》还没有英文和瑞典文的译本。


在国内,《蛙》于2009年出版之后,多次入选各权威媒体评出的年度好书排行榜。2011年《蛙》获得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著名作家、小说《活着》的作者余华说过:

莫言作品最差的一部都比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厉害。如果要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话,莫言至少可以获上十次。


他说的不一定就那么恰当,但也足以说明了莫言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