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疍家人为什么不许上岸(疍家人:住在蛋壳里的人)

52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19 20:44:02    


珠江两岸历来是广州最繁华的见证。

而在这曾经更为广阔的“海面”上,有过一种“万艇云集、浮船连片”的景象。其中,除去从内陆口岸来的大型货船客船外,有众多本地小艇木船也停靠在珠江两岸,这些艇包括有“住家艇、运货艇、捕鱼艇、小贩艇”,它们首尾相连,排列成行,终年飘荡在海河之上,形成“水上浮城”。

广州船屋(赖阿芳 摄)

以艇为家及谋生工具的水上人家,广州俗语称之为“疍家人”。这种说法来源于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水上,与其居住的小船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之上。


广州自古四面环水(包括西江、北江、东江、珠江),历来是疍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主流观点认为疍家人是古代南越的后裔。在南越被秦平定后,那些不愿意臣服的越人便逃到海上谋生存。

至民国时期,珠江两岸的疍家船仍是密密麻麻。据统计,西起白鹅潭,东至猎德,珠江面上飘荡着三万多艘小艇,其中又以海珠广场至大沙头一带最为密集,而疍民最高峰时有十万余人,占广州市区人口达十分一。而在海珠桥未建成之前,珠江两岸的人货交通便靠疍家船承担。

这种景象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初,广州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疍民迁居计划,还艇上岸

至1990年,最后一批水上居民全部获得住房,水上居民及其曾经构筑的“水上浮城”景象就成了记忆中的历史。


然则千百年来,疍家人一直被陆上之人视之为异类而被歧视和排挤,体现在:比如疍最原始的写法中底下是个带侮辱性的“虫”字;旧时疍家人不准上岸过夜、上岸不准穿鞋,更不准与岸上人通婚;死后也无法土葬只能葬在滩头堤边。

在这样“低贱”的社会地位之下,疍家人只能勉力求生。

男的靠捕鱼、运输、行船;女的做手工、卖鱼获、叫艇(游船河、过海、过夜),走投无路时则走上卖淫之路。

又如以疍家人为题材的电影《浮城大亨》里的开头独白所说,“我们是疍家人,住在蛋壳里的人”,这蛋壳可漂浮于盐水之上,但也是在汪洋大海中也是显而易见的脆弱。


疍家人的生活起居、维持生计、婚娶嫁丧等事,都在水上。(当然遇着台风天或一些重要节日,他们也会上岸,在岸边有一个用竹子木头简单搭起的窝棚)

一只小小的普通舟艇里,由船头、船舱、船尾三部分构成:船尾有煮食灶、竹织的船篷雨篷,也是掌舵之地;船舱是住客舱、储物柜,住着一家老小。

当然,家境相对好些的疍民,谋生用的“工作艇”与日常生活的“住家艇”可以分开。

疍家人这样一套以艇为家的生存方式,经年累月后,自然会建立一套独立于陆地的疍家文化系统及社会秩序,体现在诸如语言、习俗及饮食习惯等方面。

比如疍家咸水歌。疍家人的艰苦与辛酸,常体现于那些他们随口哼唱的咸水歌里:最为著名的“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罗,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喔……”;也有体现疍家人生世浮沉的“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生无立足所、死无葬身地”,又或“苦水咸潮浮烂艇、茫茫大海葬尸骸”。

比如有特别的“哭嫁”和“哭丧”的习俗,“新娘子出嫁前要在船上哭三天才能举行婚礼,有亲人去世了也要跪在船上哭三天”。而因为疍民在水里讨生活最怕翻船的习性,用的碗碟勺子要朝上放置,吃鱼也忌说翻面。

而广州现在的一些特色饮食:鱼生、炒田螺、艇仔粥,这些其实都是疍家人填饱肚子的独特“发明”,或者囿于一直身居水上环境的无奈应对之举。在一番演变后,却成了疍家人对“食在广州”的一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