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者,国之氏也。绝者,绝也,谓勾践时也。

“一方之志,始于‘越绝’。”《越绝书》是记载古代吴越地方史的杂史,历史跨度从夏禹到东汉,涉及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方面。“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此书也成为了我国地方志的“鼻祖”之作。

《越绝书》由于成书早和历史跨度大,导致其作者不详,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猜测。明代大学者杨慎根据所谓隐语分析,认定是东汉袁康、吴平所作后,后世便沿用之。剧中以杨慎的视角,讲述了《越绝书》中“吴越争霸”和“大禹治水”的故事,以一种淡看风云,笑谈红尘的方式,垂钓江边,品酒论英雄,超凡脱俗。
在吴越争霸中,子贡(端木赐)游说五国,“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改写五国形势,也是绝世奇谋。“尊天道、行仁义、察人性、观时势”,子贡巧妙地利用各个国家的形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搅动五国时局。殊不知无论齐国田常、还是吴国夫差,那都是青史留名的当世豪杰,一代雄主,却被他说动而按他的建议去执行,足见子贡对人性的把控绝非后世的“儒家”书呆子堪比。两千年前,我们华夏大地就上演着一幕幕纵横捭阖的大剧,中国人民层出不穷一批批睥睨天下的人物。时至今日,有了五千年的文化沉淀,面对目前全球风涌云起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当借鉴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脉搏,认清历史定位,提高创新能力,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些列外部和内部矛盾,国如此,家依然,人如斯。
越王勾践,曾一度被后世尊崇的原因,就是他十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绝地反击”,一战称霸。蒲松龄曾写到“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就是对越王勾践最好的诠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已经滚滚而去,留个我们的则是先人在逆境求生,绝地反击的人文精神,留给我们的则是审时度势,审慎应对的历史视角。
读书,品书,读出书中的寓意,读到书外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