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惟一一种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的著名论断,在垃圾成分中,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二、垃圾现状
2018年北京的垃圾年产量是929万吨,平均每天垃圾产量2.55万吨。目前北京垃圾运输车的载重量是2.5顿,需要一万两百辆车来运输这些垃圾。北京的这些垃圾运输车首尾相连的话,绕四环一圈还要多。
垃圾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处理,垃圾产生的渗沥液会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传播疾病。
三、垃圾的分类
目前,北京的垃圾分类采用的是大类粗分,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四、垃圾减量
垃圾减量是指在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采用合理措施减少废物量,如避免过度包装、净菜进城、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它包含3个阶段性内涵:一是减少源头产生量,即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就开始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杜绝过度包装;二是减少中段清运量,即从垃圾产生伊始就将那些可以作为资源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分流出来;三是减少末端处理量,实质上是减少垃圾填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