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中国四大名镇今何在?三个发展成大城市,一个沦落为普通乡镇

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23 10:00:53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大中小城市都在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在蓬勃发展,城市面貌全部焕然一新。

而城市以下,各个乡镇也“不甘寂寞”,一些大镇名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进入了千城万镇“群雄逐鹿”的时期。在东部发达地区,镇区人口超过10万人的大镇多达二百多个,这些大镇规模很大,建成区完全就是城市的规模,甚至比中西部大多数县城甚至地级城市的体量都要大,虽然挂着镇的名头,完全就是一座城市了!

而我国经济最强的四个镇,经济总量均已突破千亿;

像昆山市的玉山镇,面积不到百平方千米的镇子,人均和欧盟相差无几。

而佛山南海区的狮山镇,常驻人口更是已经达到了100万,我国很多县城也没它的人口多;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在2022年成为继狮山镇后,广东第二个GDP超千亿元的镇;

贵州的茅台镇10万的人口经济总量达到千亿,人均百万。这几个经济强镇实力非常强悍,超过了西部很多地级城市,甚至已超过不少国家!成为中国百强镇的领头羊!

如今我国有百强镇,而早些时候的明清时期,我国也有四大名镇,以不同的经济产业成为名满天下的商业中心;如今,四大名镇中,其中有三个已经升级为了大城市,并且盛名不衰,只有一个依旧还是乡镇的建制,默默无闻,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可以说相当的落寞了!

它们是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

湖北汉口镇

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与武昌、汉阳共同组成大武汉市!汉口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地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明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以后,把汉阳和汉口分割开来;

汉水发源于陕西,陕西客商沿着水路顺流而下聚集到汉口做买卖,商业逐渐繁盛,当时在他们中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

由于水上交通极为便利,被誉为”九省通衢”!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

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各地的生意人纷纷来到这里,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使之更加繁盛!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尤为发达,成为当时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之盛景,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晚期,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在此地大规模投资,有五个国家在此开辟了租界;外商云集,洋行的设立,以及与外贸密切相关的外资企业的兴办,都促使汉口渐次由内陆型的封闭式城市向开放型的国际性城市迈进。

清政府与外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客观上也推动了武汉的现代化进程。至20世纪初,汉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1923年设立中国第一个直辖市汉口市;1949年以后,“汉口”不再是个行政区划名称,而被分割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三个市辖区!如今的汉口是一个特殊的地名印记,是大武汉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佛山镇

即今天的佛山市,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我国南方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今为我国四大丝织业中心之一。

早在唐宋时期,佛山就成为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至明清时更是鼎盛一时,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水路踞广州上游,是水路通达省城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古籍记载:“诸宝货南北互输,以佛山为枢纽,商务益盛”。

繁荣的商贸带动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制造业迅速发展。

到明清时期,佛山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合为“中国四大名镇”。逐步发展成为岭南地区商品集散地。

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佛山狮头、佛山扎狮和佛山灯色工艺名扬海外,中国南狮在广东,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有“狮王之王”之美誉。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西汉,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以至“佛山之冶遍天下”。

繁盛的商贸以至与京城、汉口、苏州合称为“天下四聚”。如今的佛山是全国耀眼的明星城市,亦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江西景德镇

今天江西省景德镇市,明清时期为天下四大镇之首,以产瓷器闻名于世,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景德镇古称新平,是世界著名瓷都,制瓷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新平所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历史上的景德镇瓷器,不但蛮声海内,而且海外亦广为流传。史书记载,明永乐年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的大量瓷器,景德镇瓷器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推崇中国瓷器!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成为历代皇室的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工业非常繁荣。康熙六十一年,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曾经记载景德镇有100万人口,3000座瓷窑。

《浮梁县志》也记载:“列肆受廛延袤十数里,烟火近十万家。” 记录了当年景德镇制瓷的盛况!

如今的景德镇是中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拥有国家4A级景区6个,分别是古窑·民俗博览区、高岭·瑶里风景区、浮梁古县衙、洪岩仙境风景区、德雨生态园、中国瓷园;国家3A级景区3个,分别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厂明清园、江西怪石林。

河南朱仙镇

朱仙镇是河南开封市祥符区下辖镇,距离开封市区22公里,镇域总面积70.26平方千米。如今的朱仙镇虽然默默无闻,但在明清时期与汉口、佛山、景德镇齐名,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北宋末,首次出现了见诸史料记载的“朱仙镇”称号。岳飞于此取得朱仙镇大捷。

元末明初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治河而崛起!元末黄河先后多次在开封决口,元顺帝派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专职治河事宜。

贾鲁首先将黄河逼入故道。又引密水,经郑州、中牟,折南至开封朱仙镇,而后汇入古运河,直达商水县入淮。贾鲁此举既消除了水患,又复兴了漕运,所疏通的这条河道被命名为贾鲁河。贾鲁河开通之后朱仙镇作为贾鲁河航运终点,继而成为重要的水路运输通道!

明、清时代朱仙镇商业鼎盛,城中居民30余万,多系商贾,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山西商人最多,城中建有山西会馆。运粮河是朱仙镇通往全国各地的重要渠道,沿河两岸,码头林立,长达五公里,船只可直达城内,每日来往商船200余艘。镇内店铺,商号鳞次栉比,百货聚集。

镇内白天车水马龙,夜间灯火辉煌,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商业重镇。当时,朱仙镇不仅是一座商业重镇,而且历代仁人志士、帝王将相都把朱仙镇视为风水宝地。

镇内各种庙观建筑就多达100多处,较大的有岳飞庙、关帝庙、郎神庙、三皇庙、救苦庙、北大寺等。所谓的72路神仙,在这里内皆有庙祀奉,皆因朱仙镇古称聚仙镇。

当时镇内有戏楼11座,每年豫东各戏班社都按时到明皇宫献艺,竞相争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渐渐地以朱仙镇为中心形成了河南最大的剧种——豫剧以及豫剧祥符调。

清代道光年间,因黄河泛滥并漫溢贾鲁河,朱仙镇开始趋于衰落,光年间绪贾鲁河被泥沙填满,水道彻底断绝!,后来的京汉铁路、陇海铁路先后通车,交通重心大转移,朱仙镇区位优势不再。清末,镇内仅剩15000余人口。

至20世纪初,朱仙镇沦落为一个极端残破的集镇,商业极其萧条,商人四散,昔日繁荣的集市也因洪水泥沙的侵蚀而成为断垣残壁。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城镇更为萧条,仅剩几条街道,其余则成耕地或荒废状态。至1938年,全镇仅有7000余人,房屋已拆去五分之四,大批古建筑惨遭毁坏,可谓繁华落尽。

如今的朱仙镇只是豫东平原上一座普通小镇,镇上人口仅2.1万,与其他三座名镇相比,朱仙镇是四大名镇中最为失落的了,其他三个都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城市,只有它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即便是太平盛世的今天,也没有恢复当年盛况的分毫,令人惋惜不已,不得不感叹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