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李鸿章的负面评价详细 深度解析:世人对李鸿章的评价为何总是毁誉参半?

3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30 12:35:45    

李鸿章是封建王朝中最后的一个权臣,提起李鸿章多数人还是将他牢牢的钉在了“卖国贼”的耻辱柱上,近些年来随着思想的成熟,又有一部分人认为李鸿章不应该受此冤枉

李鸿章传

背景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十分混乱,官员的腐败,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都预示着这个庞大的封建王朝即将落幕,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李鸿章也在这混乱的时代中脱颖而出。

李鸿章出身世家大族,家中兄弟四人,大哥李翰章做到两广总督的位置,三弟四弟全都投身军旅立有战功,李鸿章二十五岁才中进士,在升迁道路上也是一路坎坷,直到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曾国藩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之势几乎点燃了半个清王朝,八旗兵马节节败退,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湘军,凭借着老成持重的性格,稳打稳扎总算是稳住了局势,这时的李鸿章原本意气风发的前来投靠曾国藩,可曾国藩却认为李鸿章过于轻浮,只作参谋,在一时间里,李鸿章才真真正正的琢磨透了兵法,曾国藩的刻意指导也为他日后消灭太平天国起了决定性作用。

李鸿章的转机

咸丰十一年,李秀成攻占浙江,浙江巡抚王有龄殉国,朝廷不得不再次将希望寄托在曾国藩身上,浙江在清朝时期是赋税收入最重要的,浙江一失,清王朝便如同残烛一般,曾国藩急于援救浙江但是却分身乏术,湘军还要牵制洪秀全的人马,不得已派遣李鸿章组建淮军援救浙江。

第一战李鸿章手下一支五百人的小分队在守备松江与前来掠夺的太平军交上了手,指挥官华尔拖住太平军等来了救援,李鸿章抵达上海与英法联军汇合进攻金山卫,当时的太平军气焰正盛,不想李鸿章没有攻下金山卫反而丢了嘉定县,也许运气使然,太平军在追赶李鸿章的过程中被赶来救援的程学启碰上,李鸿章与程学启兵合一处大败太平军,此后太平军的合围计划被打破开始处处被动,直到全部被消灭,这期间整整经历了12年,李鸿章在这场持久战中不断高升直到坐上了浙江巡抚世袭一等伯爵,李鸿章开始了他的强国之路

洋务运动到底做了什么?

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李鸿章彻底明白了,要想强国就得将西方国家的技术引进来,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所创立的强国企业如下图。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无论是军事还是商业李鸿章都十分重视,包括派学生出去留学,李鸿章为了这次的洋务运动可以说是呕心沥血,那么洋务运动为何在当时被读书人骂的一文不值呢?大家来看当年李鸿章给朝廷上的这份奏折。

李鸿章传

上面清楚的说到当时的人认为学习别的国家的技术与外国打交道是一种耻辱,可想而知当时的清王朝故步自封到了何种地步,李鸿章认为百姓们有这种的想法的原因是因为朝廷,如果朝廷不下大力度整治这种风气,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没有自强的手段,早晚有一天会被覆灭。李鸿章比任何人都看的清楚,国不强,必不长所以李鸿章几乎将自己一生的重心都放在了洋务运动上,这时的李鸿章还只知道军事强国,还不知有外交。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会面图

弱国无外交

李鸿章在开始处理外交,与各国打交道之际,正是清朝最弱的时候,各国都想趁机捞点好处,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不好坐上外交这把椅子。

第一个坐上这把椅子的是曾国藩,但是民众排外情绪高昂,发生了天津民众杀传教士,放火烧毁法国领事馆的事情,那时的曾国藩刚刚消灭捻军,各种事情应接不暇,糊弄是绝对糊弄不过去,曾国藩下令镇压天津民众,杀死八人,将20多人下狱,但是法国领事馆依然咄咄逼人,声称必须要赔偿巨款,还要处死天津知府,曾国藩不堪重负,全国百姓痛骂曾国藩为卖国贼,声称必须处死曾国藩的奏折一封又一封的递给了朝廷,通商大臣不得已将曾国藩罢免,而朝廷能接任这个位子的只有李鸿章。

也许是上天眷顾李鸿章,在李鸿章走马上任之后不久,便发生了普法战争,当时的法国再也没时间理会天津教案这种小事,久而久之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在当时西方的情况,清朝的百姓们是无法知道的,还以为是李鸿章的手段高明,顿时李鸿章的声望到达了极点,这大概是李鸿章人生中最后一次的胜利了,就如同暴风雨的前夕。

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民众怨恨李鸿章的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李鸿章前去商议的路上,发生了刺杀,子弹击穿了李鸿章的脸颊,李鸿章几乎死掉,就这样李鸿章却不让人取出子弹,因为取出子弹需要静养一段时间,李鸿章心里清楚此刻的时局已经刻不容缓,李鸿章仅仅让人简单处理了下伤口。

马关条约部分

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清政府有了喘息的机会,却让李鸿章背上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可在当时又有谁能明白李鸿章的痛苦,弱国无外交打又打不过,只能割地赔款,争取时间,相信当时无论是谁在那个位置上除了签订丧国辱权的条约外,恐怕也没有任何办法。

李鸿章最大的失误

李鸿章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他效仿张仪、苏秦施行纵横之策,想要借助俄国的力量保全清政府的领土,俄国满口答应,却想要清政府在铁路交通与军事防御的效益,李鸿章答应后,俄国还让日本归还清政府的辽东半岛,条件是清政府要支付三千万两白银,看似俄国这件事做得不错,实际是有私心的,当时的情况辽东半岛如果在日本手里那对于俄国边境的威胁就大了,俄国索性借这次事件做了个顺水人情。

李鸿章到达福里德里斯鲁

原本这件事总体来说是有益于清政府的,可李鸿章错就错在这次密谈,清政府并不知情,事情发生后,朝廷罢免了李鸿章所有的职位,只保留了他大学士的虚职,这时的李鸿章赋闲在家,直至俄国尼古拉二世上任,各国派遣使者前往祝贺,清政府派遣王之春,可让人尴尬的是,各国使节只认李鸿章,清政府没有办法再次将李鸿章官复原职,出使俄国,在当时李鸿章被民众看作是卖国贼,而在国际上各国不承认清政府的任何人,却只承认李鸿章,从侧面反映出李鸿章在当时的时局下,为清政府承受了一切的耻辱。

1896年 李鸿章出访美国登上《纽约日报》

临死都不消停

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卧床不起,在临闭眼之际俄国大使还在等着他签订《中俄满洲条约》,李鸿章到死也没有再帮清政府背上这次黑锅,临死之际只留下两句话。

第一句:“可恨毓贤误国至此!

第二句:“两宫不肯回銮。

结语

可怜这个被人骂了半生的人在临死的时候还在惦念着那残破的清政府与无能的皇上皇后,李鸿章对清政府可算是鞠躬尽瘁,只可惜独木难支,天下的时局,已经让封建王朝没有了任何喘息的机会,李鸿章在后半生对其缝缝补补也仅是拖延时间,民心生变,军事残破,却遍地黄金,面对这样一个王朝李鸿章做到这一步,虽说算不上功臣,却也不应该背上这几世的骂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