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区隶属湖南省长沙市,位于湘江西滨,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以湘江主航道为界,划江而治,是长沙转型创新发展的“西引擎”“西高地”。
岳麓区系湖南省会、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主要门户和市辖城区,1996年4月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而设立。
岳麓区总面积552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32067人(2017年)[1],辖15个街道、2个镇、2个景区管理处、1个科技产业园,178个村、社区,拥有岳麓山、洋湖湿地公园、梅溪湖、西湖、橘子洲景区、巴溪洲水上公园等生态景观。[2]
2018年11月,岳麓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排名第44位。
1996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29号)同意调整长沙市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调整后,岳麓区辖原西区的麓山路、银盘岭、桔子洲、望月村4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的岳麓山、望岳2个乡和望城县的天顶乡,区人民政府驻银盘路89号。6月19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岳麓区辖原西区麓山南路、银盆岭、桔子洲、望月村4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岳麓山、望岳2个乡和望城县天顶乡。区人民政府驻银盆南路89号。行政区域四至范围:东面以湘江主河道中心线为界;南面以望城县坪塘镇、九江乡与市区县界为界;西面以望城县雷锋镇、黄金乡与市区县界为界;北面以望城县星城镇与市区县界为界。原郊区管辖的农、林、牧、渔场,分别划归各区管辖:岳麓区辖原郊区西湖渔场、岳麓渔场、养鹿场、东方红农场。
2000年,岳麓区辖8个街道、1个镇、2个乡。
2004年,岳麓区辖9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湖南省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2004年》整理)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岳麓区辖9个街道、1个镇、1个乡:望月湖街道、岳麓街道、桔子洲街道、银盆岭街道、观沙岭街道、望城坡街道、西湖街道、咸嘉湖街道、望岳街道、东方红镇、天顶乡。
2007年,从岳麓区天顶乡析出联络、学湖、中塘、天顶、骑龙5个建制村及阳明山庄社区,设立梅溪湖街道办事处。梅溪湖街道办事处辖1个社区、5个建制村,总面积21.2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办事处机关驻虎形山。行政区划调整后,天顶乡辖1个社区、7个建制村,总面积20.86平方千米,总人口2.79万人,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湘民行发[2007]12号)
2008年,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湘民行发[2008] 3号):将望城县含浦、坪塘、莲花、雨敞坪镇4个镇成建制划归岳麓区管辖,4个镇的行政建制、人口、面积、所辖村(居)委会个数、政府驻地均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岳麓区辖10个街道、4个镇、1个乡,总面积475.02平方千米,总人口56.27万人。
2012年,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岳麓区天顶乡、含浦镇、坪塘镇 设立天顶街道办事处、含浦街道办事处、坪塘街道办事处。
2013年1月18日,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我区坪塘街道、含浦街道进行析置,将坪塘街道析置为洋湖、坪塘2个街道,将含浦街道析置为学士、含浦2个街道。
坐落在岳麓山清风峡的爱晚亭,与北京陶然亭、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由清代著名学者、岳麓书院山长罗典起名。
传说江南性灵派诗人袁枚来长沙讲学,慕罗典之名,特来岳麓书院拜见。罗典以袁枚办学招收女弟子、乱了学规为由,在书院门前贴出一幅对联:“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拒绝见之。同时,还派学生名为陪游,实为监督,随时将袁枚的言论报告给他。袁枚在游山时的言论陆续传来。一个学生报告说,袁枚很少介绍自己,而老是向我们了解先生的治学方法。不是我们听他讲学,倒是他听我们介绍先生的治学办法。罗典听了,心头一热,感到袁枚为人处事非同小可。
又有学生报告说,袁枚在山上和我们席地而坐,一起切磋学问,一点也不像个先生,倒像个年纪稍大的学生。罗典听了,霍地一下从座椅上站起,脱口称赞道:“这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啊!”
又有学生报告说,袁枚提议将红叶亭取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爱”、“晚”二字,改名为爱晚亭,会更有诗意。罗典一听,拍案叫绝,大声对学生们说:“袁公,真是有学问的人啊,你们赶快打开中门,请袁公进院讲学!” 从此,罗典和袁枚结成好友,红叶亭遂改名为“爱晚亭”。
岳麓区位于长沙城区西部,地形呈波状起伏,地势南北低、中部高,由东向西略斜,西部地势平坦,中部为丘陵地带。由于长期风雨侵蚀,形成红土岗地,地质呈酸性。岳麓区整个地势南北低平,中部属丘陵地带,略高。全区处于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分布相对集中,山、丘、岗、平组合大体为2:3:3:2,适宜于农、林、渔和城建、交通用地的综合布局。全区成土母质以板页岩风化物为主(占48.8%),其次为第四纪红土,砂砾岩则集中分布于园艺场、畜牧农场等丘陵地带,土质肥沃的水稻土集中于大托街道,特别是京广线以西湖区湘江沉积扇上,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湘江为长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贯穿全境,境内长度约75公里。湘江也南北贯穿了长沙城区,把城市分为河东和河西两大部分。河东以商业经济为主,河西以文化教育为主。地图坐标为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地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大体各占四分之一。土壤以板页岩风化物为主,夹有红土、砂砾岩等土壤。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气温16.8~17.2℃,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径流量达808亿立方米。 除了湘江外,还有汇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主要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和沩水。最大的水库为宁乡境内的黄材水库和浏阳境内的朱树桥水库。
自然地理
岳麓区全境丘、冈、平原地貌均有,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为 60-80 米, 最低海拔约 29 米,最高点谷山海拔 362 米,次高点岳麓山海拔 295 米,地势起伏比长沙市区其它五区都大,相对高度为 333 米。全境属暖带绿阔叶林红壤地带,并保存原生性常绿地次生林 21 处,其间还有狸、黄鼬、小灵猫、豹猫等哺乳动物,在我国城郊型地域中极为少见。
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著名;爱晚亭、清风峡、蟒蛇洞、禹王碑、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这里还葬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岳麓山春天满山葱绿、杜鹃(市花)怒放;夏日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四季风景宜人。岳麓区自然山水资源得天独厚,集长沙“山水洲城”的城市风貌特色于一体。
桔子洲位于湘江江心,乃我国最长的江心洲岛之一。湘江流经长沙市区,有湘江水系支流289条,其中,流经岳麓区内的龙王港、靳江河是湘江2条一级支流,水量十分丰富,更有西湖、后湖、桃子湖、尖山湖、鹭西湖等水体镶嵌城区,更增添了城市的灵秀。
靳江河,又名“靳江”,古称“瓦官水口”,为湘江下游的支流。因河道经宁乡麻阳绕经楚大夫靳尚墓前而名“靳江”。靳江发源于湖南宁乡县白鹤山寨子冲,自西向东流经宁乡县东南部,然后于岳麓区的柏家洲附近汇入湘江。全长87.5公里,流域面积781平方公里。岳麓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 16.9 - 17.5 ℃,极端最高气温为 40.6 ℃,极端最低气温为- 12 ℃。年平均降水量为 1360-1400 毫米, 4-7 月为雨季,是我国暖温区域的一部分。
岳麓区是长沙首个全国生态示范区,是最适合人居的天然绿岛。它是长沙的“西大门”,集山、水、洲、城于一体,名山叠翠,秀水绕城,拥有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等生态资源,城区依山傍水、风景秀美,蓬勃出浓烈的山水风情。岳麓区拥有森林面积479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8.4%,一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长沙城区的“肺”。境内有三条河流:湘江、荆江河、龙王港。 全年水资源总量约1647万立方米。区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2平方米,全年大气质量优良率达70%,水质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全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2.92平方米,高于国家生态示范区一级标准。
与此同时,该区岳麓山、谷山、尖山、中塘四地物种多样,生态完备,具有相互协调、结构相对稳定的小自然生态系统。种种天然优势,构成了岳麓区人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城区的“底气”。该区岳麓山、谷山、尖山、中塘四地物种多样,生态完备,湘江、橘子洲、岳麓山,再加上名亭爱晚亭、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自然界的恩赐和历史的沉积,天然优势与人文资本的叠加,使岳麓区成为最适合人居的天然绿岛,在这里,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
森林资源
岳麓区拥有森林面积479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8.4%。[3]
水资源
全年水资源总量约1647万立方米。[3]
公共资源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2平方米,全年大气质量优良率达70%以上,水质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全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2.92平方米,高于国家生态示范区一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