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工作任务,我和同事一起来到南宁郊区的伊岭岩游览,下车首先看到的是一处壮族村寨,刚进大门,一群身着壮族服饰的村民已经在列队迎接了。
唢呐迎客
伊岭山寨以纯朴的民族风情、古朴的建筑,多方位、多视角艺术再现了源远流长的壮民族文化,山寨景点有:唢呐迎客、竹杠舞、山歌对唱、品尝民族风味小吃、壮家作坊、壮家酒坊、观看壮族扁担舞等。
走进山寨,听到前方有“啪啪”的响声。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寨子里的村民在有节奏地敲着竹竿。前面的人做了个示范,我们紧随其后跳起来。跳竹竿看起来眼花缭乱,其实只要把握好节奏其实并不难,跳几次之后就能随心自如地发挥了。不过千万不要乱了手脚,那样就会被夹住绊倒摔跤。
开发者将壮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展示,修建了壮民族干栏式、夯土式、青砖式等结构不同的特色建筑,展示了非常普通的农具,如鼓风车、石臼、石磨、织布机、壮锦绣花箍等等的,还有精美的传说中壮民族先祖雕像。同时景区还招来壮男俊女穿上传说中的壮族服饰,载歌载舞。
另外,景区还有九龙喷泉、儿童乐园、休闲长廊、环山道、名人诗碑,还有环境优雅的宾馆、餐厅等设施。景区林中环山道猴子成群,那十足的野趣将使你倍感人与动物间自然和谐的情感交流,登山远眺,壮丽的田园风光和大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扁担舞表演
扁担舞又叫“打虏列”、“谷榔”、“打榔”(均为壮语译音),是一种群众自娱性民间舞蹈形式。 壮族的“扁担舞”源于舂米的劳动生活,是从“舂米舞”而发展为用扁担敲打板凳的形式,人们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敲打中,表演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有的地方用竹竿代替木杆和扁担,竹竿两头还系上数枚古铜钱,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吉祥如意等,敲击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景区林中环山道猴子成群,最奇特的是这里的猴子会随着唢呐的乐曲起舞迎宾。
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这是壮族人民传说中的始祖布洛陀和达勒甲。传说中千万年前宇宙间有雷王、龙王和布洛陀三兄弟,雷王做了天神,龙王做了海神,只有布洛陀生活在大地上,被鲜花围住,花丛中飞出一只金凤凰,变为美女达勒甲,与布洛陀结为夫妻。他们一起开天辟地,造人造物,发明用火,制造工具,教他们的子孙精耕细作,繁衍种族,成为壮族人民代代流传的公认的始祖。
壮族也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这是传说中的莫一大王,生得相貌堂堂,力大无比,武艺高强,舞得起四百斤重的大刀,拉得开三百斤力的弓弦,射得出四十斤重的响箭。莫一大王为壮族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搬走大山,打败敌人,保护老百姓一方平安。至今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当地壮族人民还过传统节日“莫一大王节”,纪念莫一大王。
伊岭岩位于武鸣县境内,距南宁市郊十八公里,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洞。因地处伊岭村而得名,又名“敢宫”(壮语),意为宫殿一样美丽的岩洞。据地质学家推断,此洞形成于一百万年前。原为一段地下河道,因地壳上升而成洞。经过千万年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洞中钟乳密布,千姿百态。岩洞形似海螺,深四点五米,面积两万四千多平方米,游程一千一百多米,大小景点一百多个。它的洞口在一片绿树之后,绝壁之下,甚为绝妙。
刚进洞口,就会发现有两只天然的石狮立于道旁,彩灯作眼,炯炯有神,在灯光的映衬下栩栩如生。好象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这就是进洞第一景“双狮迎客”。
再往前走,经过一棵“满树娇花红似火”的“木棉树”下,就来到了充满丰收喜悦的“欢乐的壮乡”,金灿灿的“稻穗”堆积如山,硕大的“玉米”铺金叠银,各式各样的“瓜菜”堆满屋。村民在欢谈,孩童在嬉戏,骑在牛背上的小孩悠然前行,一幅幸福和谐的乡村图景。
相传南宋开禧、嘉定年间,有周师庆道士在此“结庵修炼”,“坐化岩中”。后人把伊岭岩叫“望仙岩”,并在山顶建仙山寺。
打开闪光灯,没有绚丽色彩的光照,溶洞显得索然无味了,只能看看奇妙的造型
一只大象抬头望着前面的瓜果
“欢乐的壮乡”的前面是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路,只见回廊曲折,洞穴幽深,地势越来越高,景致越来越险奇,此时游人走上的就是高三十七米,长三百多米的“空中走廊”了。当年探洞时,苏永勤他们走到此处已无法前进,但他们没有就此放弃,经过一番摸索,终于找到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小洞才走上了这条“空中走廊”。走廊下面深不可测,让人心生恐惧,但打开灯在灯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迷人。
像一只火凤凰?
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蓦地一转弯,一个拱形大厅脱颖而出,只见石乳倒挂,石柱擎天,就仿佛进入了一片“深山密林”里。
继续往前走,还会看到“山乡新貌”、“海滨公园”、“江山多娇”等景点,可谓景前有景,景后有景,步步皆景,景景不同,游洞如游仙境。
伊岭岩的发现也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一九七三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先生到广西期间,特意去桂林参观访问,当时自治区党委领导到桂林接待,陪他游览漓江,当时负责采访的有武鸣县人新华社记者苏永勤,在观赏漓江秀丽风光之余这位领导在闲谈中说:他曾在武鸣蹲点“社教”,对伊岭山水的印象深刻,但伊岭群山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像芦笛岩这样的岩洞。这位领导还对苏说,如果在伊岭群山中找到一个好岩洞,可把伊岭建成风景区。我们接待就不用跑这么远了。苏永勤听到后心想:伊岭群山中大大小小的洞岩几百处,难道就不能找到与芦笛岩一样美的?于是当时立即与领导击掌打赌寻洞。领导以期待的口气说:你回去看看,如果可以,把情况告诉我。
苏永勤于同年十一月回乡,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几十个村民兴致勃勃地听他讲述在桂林为寻找好岩洞打赌一事。村民们都献计献策,最后,采纳了一位生于清末的老书生苏书堂的建议,把目标锁定在梁满山的敢宫。
敢宫虽然离村子很近,但由于传说在匪患时数十人死于洞中,太平天国时也因地方与军队冲突而有几百人死于此洞,抗日期间兵荒马乱的时候也有村民进洞避难,不慎跌下深渊死于此洞,老人们告诫大家不要进去,所以一直都没有村民敢到洞里游玩探寻,多年之后洞口被杂草树木掩盖,所以保存得相对完好。
在老人指引下,他们带领青年数十人,拨开荆棘野草覆盖的洞口,打着手电筒和火把,进入人迹罕至的洞穴中,里面的景观让他们大开眼界,各种石柱,石笋,石花,钟乳石千姿百态,非常壮观。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探索,直到走到无路可走才原路返回。
回到南宁后,苏永勤将情况汇报给自治区政府和旅游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轰动了南宁市。一九七四年溶洞开始开发,一九七五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刚开放近三个月就接待游客二十多万人次。这个沉睡在地下一百多万年的宝库终于被唤醒,开辟为南宁市首屈一指的旅游胜地。
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通过现代声光配置,组成了无数瑰丽逼真、任人想象神驰的景物:那展翅欲飞的是“金凤凰”,那“波光粼粼、鱼帆点点”的是“海岛鱼家”,那挂满“金谷”、“蔬菜”、“瓜果”的是“五彩丰登图”;那遨游的“海狮”、“海龟”、“海豹”和“海虾”是“海底公园”。岩洞游程一千一百多米,真可谓一步一景,景景各异,鬼斧神工,奇幻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此洞还有相当特别的传说,传说此岩是经仙人用锄头点化而成的。 《武鸣县志》曰:“伊岭山,山岩深遂,夏日游慈其中,火云不烁,清气自来。
游完溶洞,还可以登高梁满山,从山上的凉亭看去,阡陌纵横,水田像一块块鳞片在山陇间点缀,这时郭老仿佛桂林城的感慨油然而生。
大诗人郭沫若一九六三年乘车路过此地,即被映入眼帘的伊岭群峰迷住。并赋诗:“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大块挥神笔,平畴展画屏。烟鬟天际绿,雾縠雨中青。借问此何处,腾翔属武鸣”。
走出大门,离开伊岭岩景区,这次游览让第一次来广西的我们非常满意,既参观了梦幻般的溶洞奇观,又领略了壮乡独特的民俗风情,还看到了周围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可谓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贴士
南宁伊岭岩景区的这些灵感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推荐景点:
青秀山 杨美古镇
伊岭岩为国家4A级景区,目前景区门票为20元(不含溶洞)(当地人持身份证购票优惠价15元)包含溶洞60元。 散客可能需要在溶洞大门口等待,凑够人数了统一入洞。溶洞内要紧跟导游,指引游客观赏并讲解相关的故事。走到一处,打开前面一处的灯光,关闭后面的灯,没有灯光漆黑一片。 在溶洞中有一处免费照相处,专门给游客照相。大部分游客不会带三脚架出行,在洞内照相很容易拍虚,而免费照相可以拍到清晰的画面。不过出洞后领相处免费领取的相片只有一寸大小,想放大需要加钱。、 参观壮族铜鼓祈福、壮民财神佛像,烧香是免费的。但是需要向功德箱里放小费,如果给10元以上,赠送一个钥匙扣,钥匙扣上写着“壮民财神保佑您发财、高升”。不想多花冤枉钱的,去参观财神爷时不要买铜币,扔铜币到箱子就会有人来要钱了。